昨天早上7点半,2025石家庄马拉松在解放广场鸣枪开跑。今年有3.5万名选手参加了石家庄马拉松赛,也创造了这项赛事参赛人数的新纪录。作为自媒体代表,我已经连续2年在现场感受“石马”的速度和激情,也见证了这项赛事正逐渐成为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新名片。对于今年的比赛,我的总体感受是3个狂热和3点遗憾,简单的聊一聊,看看是否与大家感受是否一致。
首先咱们来看今年的“石马”有多狂热。第一个狂热是赛事报名的火爆。据统计,今年报名人数将近10万,最终只有3.5万人中签参赛,35%中签率,足见赛事报名的火热程度。比赛结束后,不少赛事选手反馈说,“石马”的赛道平缓,坡度和折返较少,再加上天气给力,也让很多人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记录)再上台阶。作为选手来说,哪里能取得的好成绩,一定还会去这里跑马拉松。因此,可以预见明年石家庄马拉松报名的人数还会更多。
第二个狂热是赞助商的狂热。今年石马的赞助明显比去年多了不少,除了君乐宝是总冠名外,还有运动品牌,酒水零食,板面特产,银行保险,地产汽车等等品牌赞助,据说中国移动今年也是第一次加入进来。另外,赞助商们在开赛前三天,还在河北博物院门前搭建好了马拉松体育文化市集的舞台,大大小小品牌和赞助商,我粗略算了算,至少二三十家。
第三个狂热是主办方的狂热“宠粉”。先来看官方为选手们准备的参赛包,除了号码牌之外,还有酸奶、火锅底料、刀削面、小吃零食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次,“石马”还把体育IP与石家庄文旅结合,参赛选手除了免费乘车,众多商家、景区、餐饮、酒店还推出的“石马”免费逛景区、住宿餐饮折扣等超过80种福利。最后,赛道沿途还有音乐加油站、太极拳展演等全民健身活动,市民与选手共同参与,形成石家庄马拉松独特的“节日”氛围。
虽然这次“石马”举办得非常成功,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一些遗憾。第一个遗憾是赛事的参与度。由于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马拉松爱好者都未能中签,虽然主办方已经在努力提高参赛人数(去年3.1万人,今年增加到3.5万人),但参赛名额依然是“一票难求”,也让很多本地和外地的朋友与今年的“石马”失之交臂,与石家庄这个城市擦肩而过。福州马拉松有5万人参赛,算是全国的NO1,“郑开”马拉松是4.9万人参赛,“石马”的参赛人数应该还有继续增加的空间。
第二个遗憾是石家庄市民对于“石马”的态度“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喜欢运动、热爱健身的人们积极参与,享受这场赛事带来的盛宴。他们有的参加全马、半马的比赛,有的带孩子来体验健康跑,甚至是全家老小齐上阵。当然,还有更多人则是在赛道两侧拍照打卡,给选手和亲朋好友加油助威。反正,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参加了今年的今年的“石马”,昨天朋友圈也被刷屏了。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市民不喜欢这个赛事。大部分的吐槽都来自于赛事举办带来的交通管制(尽管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解封了相应路段),很多人认为马拉松赛事不应该举在城市的主干道,虽然只有半天,但也非常影响大家的交通出行,尤其是对周末还要上下班的人影响很大。其实,每年石家庄举办马拉松,都会有这样声音在网上出现。
可见,举办“石马”还需要获得更多市民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虽然昨天各大媒体“石马”的报道铺天盖地,但“石马”的宣传不仅要提升其影响力,更要增强市民对这个赛事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封路问题上,下面这个网友说得有一定道理。不仅要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告知市民封闭的道路、影响的公交,而且还最要给出具体的通行线路或者绕行的路线,最好可以给出封闭道路预计解封的时间,以方便大家的出行。
第三个遗憾是赛事还是比较传统,科技感不足。这个遗憾可能比较主观,主要是赛前,我曾建议主办方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引入机器人选手参加今年的石家庄马拉松赛。不过遗憾的是,这建议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石家庄马拉松不仅是专业的赛事,也全民健身的舞台,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平台。因此,我们在展现赛事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健康跑”的环节上,增加赛事的趣味性与科技感,让健身、娱乐、趣味、科技等元素有机融合。试想,如果有一两个代表最新科技的机器人或者机器狗参赛,今年的石家庄马拉松或许会更加出圈。
总之,石家庄马拉松的火爆,印证了其作为“城市营销范本”的成功。然而,让更多市民们认同“石马”的意义,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或者因赛事而有所收获,也是举办石家庄马拉松的题中之义。唯有在细节中打磨品质,在创新中延续情怀,这场“全民石马”才能真正成为城市与跑者双向奔赴的经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