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近日在崇明陈家镇自行车主题公园举办。赛事以“逐梦世界生态岛 保护长江母亲河”为主题,来自15个国家,超过5000名跑者展开角逐,用激情奔跑诠释生态与运动的共生之美。

好空气,好风光,好成绩,一切刚刚好。

三月末的崇明,春光旖旎,生意盎然。一大早,参赛人员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起点。




崇明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生态岛”。去年7月,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上海市实现了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崇明赛道在马拉松跑圈内被誉为“最佳PB(最好个人成绩)赛道”,一方面是由于赛道条件好,另一方面是崇明空气质量为上海市最优,负氧离子年均浓度超过2700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非常清新空气”界定标准的1.5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崇明空气质量是不是真的好?现场测一测就知道。



现场,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开来了一台环境监测车,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表示,这台车相当于一个空气质量移动监测站,与固定站点不同,监测车能够即时测量区域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汇总计算形成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值。

“实时监测显示,PM2.5是10微克每立方米,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好’的水平,空气质量指数为优。” 7时50分,开跑前夕,工作人员拿出实测数据介绍,在空气质量指标最重要的两项中,崇明年平均AQI优良率为91.4%、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1.1微克/立方米,均为上海市最优。“今天PM2.5达到10微克每立方米,这个数值非常难得,很适合户外运动,相信大家在这样优质的天气条件下,能有更好的发挥。”


8时整,鸣枪开跑,跑者们从起点鱼贯而出。整条赛道路况优秀,在宽度、坡度、平整度方面均有优良条件。赛道沿途更是自然风光优美、森林覆盖率极高,进入环岛大堤路段还能饱览壮阔的江海美景,跑者在跑步过程中既能享受比赛,又能欣赏独特的生态风光。


1个小时后,随着来自肯尼亚的选手第一个冲过终点之后,不断有选手完赛归来,“满眼都是风景,在长江口我还看到了水鸟……”一位跑者兴奋地分享道,我在全国参加了很多次比赛,这是生态最好的跑道。


女子冠军则由崇明区本地选手王杨获得。在家门口比赛并取得冠军,对王杨而言意义非凡。她说:“今天的天气很好,整个赛道是快速赛道,路段很开阔,在我们冲刺的时候,两边的观众都很热情。在环岛大堤跑步的时候,整个路段视野很好,右侧就是长江,奔跑在长江边上,跟大自然融合,十分惬意。”

比赛当日,也是国际无废日。

当前,崇明正在创建“无废城市”,本次赛事与国际无废日不期而遇,也碰撞出了属于崇明的精彩。

体育赛事要与生态文明相融相生,本次比赛践行“无废”理念正是一次生动实践。崇明区体育局副局长俞永峰介绍:“赛前,组委会便广泛宣传并在有关媒体平台发布了文明参赛、观赛的倡议书,引导跑者和观赛者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大家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绿色家园。”

在比赛现场,一些跑者自备水杯,身体力行地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大部分跑者都自觉将雨衣、饮用水杯等物品放入沿途的垃圾箱,而观赛者们也同样如此,展现出较高的生态环保意识。此外,现场还有一批环保志愿者,他们及时清理会场和赛道的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这块特殊奖牌我会长期保存,它既是对体育精神的认可,也是对文明行为的认可。”一位来自上海市区的跑者表示,体育赛事人人参与,保护生态环境也要人人参与,这样的比赛值得参加。

比赛结束,参赛人员清场完毕,一辆辆清运车驶入场地,忙活了起来。相关部门在主赛场和赛道沿线首次设置干湿分离垃圾桶,将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环卫工作人员会将香蕉皮、橙子皮等有机垃圾送往处理站发酵为“春泥肥”,用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改良;附近陈家镇“沪尚回收”两网融合的工作人员会把广告牌、展示板等一些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分类打包,送往各循环利用点做成可再生材料。


“作为崇明‘无废城市’建设的牵头单位,我们致力做好‘分类—回收—再生’的‘无废赛事’闭环。”崇明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大队长王春龙表示,将以此次长江半马为起点,总结保障经验,打造更多“无废赛事”,进一步拓展绿色活动场景,不断擦亮世界级生态岛的绿色名片。

2025年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事已毕,每个参赛人员都有不同的收获,或是成绩,或是美景,或是一次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体验,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收获的是,大家的融入和共生。


作者:丁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