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阿根廷“中国道路”网站3月28日刊登题为《中国布局消费棋局》的文章,作者是费尔南多·卡波通多。文章编译如下:

把消费打造成2025年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把重点从供给转向需求,即消费者,以及寻求提高家庭收入的保障机制,这就是中国近日推出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核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这项涉及多层面的计划将促进工资收入增长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与减轻家庭支出负担、增加补贴、发放消费券、消费品以旧换新、育儿和养老资助等措施结合起来。

事实上,行动方案的显著特点是将家庭支出和消费与更广泛的社会和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不仅将消费定位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问题,而且将其作为提高中国14亿公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

此外,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禁止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保障全面的基本医疗保险、鼓励银行提供更多的消费贷款,这些都是与保障消费能力相辅相成的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中,促进消费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24年,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超过了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然而,考虑到中国经济正面临与美国的贸易战,此外还有一些西方经济体正在推行的保护主义措施所带来的不利因素,2025年迄今为止的势头似乎更值得重视。

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过消费刺激扩大内需,可以抵御外部的不确定性,也可以在短期内稳定增长,并有助于长远的结构性调整。

在此背景下,中国商务部进一步扩充一揽子措施,重点关注数字消费。众所周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其他尖端科技应用的多功能性正在加强数字消费的力度。

此外,据中国商务部称,今年1月1日至3月18日,中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共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204.4万辆,带动新车销售56.1亿元人民币。

根据最新的汽车行业调查,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量达到68.6万辆,同比增长近80%。

许多人可能会认同这样一种消费计划,即把经济政策理解为社会政策的延伸,保证工资增长和养老金,但出于政治原因,如今一些国家的政府却喜欢用“电锯”或类似的“发明”来调整工资和养老金。

中国发生的一切看起来像一个乌托邦,一个再分配正义的梦想,但事实上,它确实已经改变了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规则,而且并非中国式童话。(编译/王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