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根据美国畜牧学家坦普·葛兰汀人生经历改编,它讲述了一个被判定为“无法正常生活”的女孩,如何凭借自己的独特思维和不懈努力,活出了比常人更精彩的人生。
没有俗套的励志桥段,只有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让人在泪水中笑对生命的挑战。
看完之后,我不禁感慨:原来,所谓的缺陷,只是未被发掘的天赋而已。
《自闭历程》
Temple Grandin | 豆瓣8.9
影片由米克·杰克逊执导,克莱尔·丹妮丝主演,于2010年在美国上映。
获得了第68届金球奖 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
它把美国畜牧学家坦普·葛兰汀的传奇人生摊开在观众面前。
四岁还不会说话的小坦普,被医生判定为"注定无法正常生活"的自闭症儿童,却在母亲永不放弃的坚持下,像一株在石缝里生长的野草般倔强生存。
被送往寄宿学校的转折点里,科学老师卡洛克像一束光穿透迷雾。
他发现这个对着旋转门发呆的女孩,能通过图像而非语言理解世界,那句"不同的思维不是残次品"的台词,简直像在观众心口开了温柔一枪。
坦普自己发明的"拥抱机",既是她对人类体温的渴望,也是她与外界对话的密码——这个看似怪异的发明,后来竟成为畜牧场里安抚牛群的神器。
进入大学的坦普像闯入异世界的探险家。
在满是嘲讽的课堂上,她用视觉思维破解了物理学难题;在充满牛粪味的牧场,她趴在围栏上观察牲畜的视角,设计出更人道的屠宰系统。
最震撼的是那场学术汇报——当全场教授对着她的图纸摇头时,她突然掀开自制的视觉教具,用滚动的胶片展示牛群眼中的世界,瞬间让所有质疑化为掌声。
电影最动人的笔触落在坦普与自我的和解。
她终于理解母亲当年的眼泪,明白自己不是需要被"修复"的残次品。
结尾处已成知名学者的她站在学术会议厅,坦然说出:"如果能把自闭症像感冒一样治好,世界上就少了很多天才",这句话像春天的冰裂声,把观众对"正常"的固有认知撞得粉碎。
这片子看得我又哭又笑!克莱尔·丹妮丝简直是把坦普·葛兰汀从纪录片里拽出来了,她演自闭症患者那些小动作——比如紧张时手指不停敲打桌面,还有突然被噪音刺激到缩进角落的样子,真实得让我起鸡皮疙瘩。
特别是她发现牛群害怕反光物品那场戏,眼睛突然亮起来的样子,跟纪录片里本尊接受采访时的神态一模一样!
导演特别聪明,没用那些苦大仇深的套路。
你看坦普在牧场研究牛群时,镜头从她眼睛的高度拍过去,瞬间就让观众明白什么叫"用牛的视角看世界"。
那些旋转门、光影线条的视觉设计,简直像把自闭症患者的思维可视化,我这个普通观众突然就get到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多特别。
要说缺点的话,可能有些转折处理得太顺了?
比如坦普在学术会议上逆袭那段,现实里估计得碰壁八百回。
但转念一想,这可是改编自真实存在的开挂人生啊!
现实中葛兰汀博士确实把自闭变成了超能力,电影这么拍反而更有激励效果。
看完最大的后遗症就是疯狂安利给朋友:"快去看!这才叫真正的励志片!" 它不灌鸡汤,而是用坦普的人生告诉你:所谓的缺陷换个角度就是天赋。
现在每次看到旋转门我都忍不住多看两眼,想着说不定某个自闭症孩子正通过这种旋转找到和世界对话的方式呢。
配乐也绝了,那段主旋律像温暖的溪流包裹着神经,散场后还在脑子里单曲循环。
这是一部改变认知的电影,它让我们明白:正常不是唯一答案,有时候"不同"才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观看平台: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