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齐河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弘扬齐河优秀地名文化,推进齐河地名文化自信自强,齐河民政微信公众号特设“地名文化漫谈”专栏,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方面,每周陆续刊载齐河地名知识,讲述齐河地名故事,展现齐河大地的万千风貌。
牌坊,也叫牌楼,古已有之,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标志之一。
关于牌坊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那时称为“衡门”。“衡门”的结构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唐代,我国的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为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于是老百姓也逐渐称这种坊门为牌坊。牌坊是我国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标志性建筑物,兼有纪念、标识和导向的功能。
据齐河县志记载,旧齐河城,有四座城门楼,东门曰“临济”,南门曰“瞻岱”,西门曰“康城”,北门曰“拱极”。
1973年,因兴建山东黄河北岸齐河展宽工程,县城迁址晏城,四座牌坊也在县城搬迁时被破坏。齐河县城目前所见的六大牌坊都是于2015年齐河县政府恢复修建而成。当时不仅恢复修建了四大牌坊,而且还增加了南中门“河清海晏”牌坊,原京台高速公路齐河收费站进出口“齐之门”牌坊。它们统称为齐河的“六大牌坊”。
@齐河人:你知道齐河“六大牌坊”的名称吗?
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于哪些位置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下一期我们从齐河东门牌坊开始介绍
敬请期待~
来源:齐河民政、齐河大视野广告
德州发布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