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报
本报讯 林晓峰 3月22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今年上半年最重磅的展览“天地大观——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以“金石寿”“器载道”“思无邪”和“无尽藏”四个板块,精选约200件(套)从商周至明清的珍贵文物,包含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瓷器、佛像、家具等展出,呈现了传统器物之中帝王意志、文人雅趣与民间智慧的融合。
展出文物皆是重量级名品,让观者心心念念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次亮相,距离上一次上海市民见到它,已有十年之久。更多珍贵文物系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商代甲骨刻辞(34例),涉及祭祀、征伐、田猎、求雨、入贡;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刻133字铭文,是流传年代最久远的国宝重器;战国青铜错金银嵌琉璃乳钉纹方壶,工艺繁缛,色彩绚丽,代表了战国奢华工艺的巅峰;汉跽坐吏玉灯、盘,迄今考古发掘和传世遗存的唯一可见玉雕灯俑,极具考古标型价值;北宋汝窑天青釉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雅致,呈现了极致的宋代美学;元青花水波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造型稳重,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是极为稀少的传世元青花;明洪熙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目前所见唯一的明代太庙尊藏的谥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依月令之数为一套,一花一月,并配诗文,素来被视为康熙御窑珍品;清乾隆御制御用剔彩云龙福庆有余纹宝座,装饰以九条龙、云蝠纹及缠枝莲纹为主,反映帝王对国泰民安、兴盛太平的追求……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介绍:“1992年前后我和我先生刘益谦开始收藏,如今有30多年。每一件藏品的收藏,从其艺术价值到历史价值都经过了精心甄别,尤其对中国传统艺术,更是注重其传承有序、源流清晰,这些藏品也串联起了一个个独特的收藏故事,延续至今。展览期间我们出版两本画册,一本瓷器专辑,一本杂项专辑,囊括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以及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展出的藏品,希望对大家理解展览有所助益。”
本次展览总策划、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介绍:“文物是凝固的历史,勾勒出华夏文明三千年未曾断裂的脉络,它们不仅是帝王将相的权柄象征,亦是匠人指尖上的温度,更是文化传承碰撞的火花。此次大展,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期许。当年轻的一代驻足或沉思时,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符号,更希望这种传统匠人精神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流动。”
将物质积累转化为文化基因的延续,其意义远超器物本身,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隐喻。所以真正的“宝藏”不在库房深处,而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再生的文化生命力。
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