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岗岗营子村李桂琴家,面积不大的屋子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用塑料编条编织的水果篮、提篮等精美的手工艺品。
李桂琴坐在桌子旁,随着她娴熟的“穿、挑、压”技法,一只兼具储物功能与观赏价值为一体的创意收纳筐渐成雏形,其丈夫陈广有在一旁耐心地打着下手,做着编筐的起底工作,老两口默契配合,忙得不亦乐乎。
李桂琴用塑料编条编的水果篮。
李桂琴今年60岁,出身农村的她,是个编筐能手,从父辈那里学到了编筐技艺,并且一直传承这种传统工艺。
2021年,李桂琴了解到有塑料编条可以用来编织各种箩筐,瞬间引起了她的关注。于是她从开始采用塑料编条来编筐,凭借着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将传统编织和现代编织技巧有机结合,编出的箩筐不仅坚固耐用,还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李桂琴与丈夫编织箩筐。
“以前条件有限,都是用柳条、榆树条这种常见树条编筐,而且得在春天挑有韧性的树条用,这样才不会轻易折断。现在条件好了,有了塑料编条,不仅色彩丰富,还能随时随地进行编织。”李桂琴说。
刚开始这些筐子,只有中规中矩的长方形和圆形,慢慢地,她学会改变形状,能够编出带有创意的心形。她的手法熟练而流畅,塑料编条在手中翻飞,时而平铺,时而交叠,时而缠绕。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就在她的巧手中诞生了。
多种形状的箩筐。
李桂琴介绍,编筐是个精细活儿,很考验人的耐心。她一有空余时间,就投身编织工作,箩筐因外观设计独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塑筐还没编完成就早早被大家预订完了。
她所售卖的手工艺品,个头适中的圆形塑筐一个才卖30元,价格十分亲民,也比网上便宜。编织箩筐不仅充实了个人爱好,更带来了经济效益,李桂琴干的更开心了,也更有劲了。
最近,李桂琴学会了通过网上直播间手把手教大家编筐技巧。她还打算带动周边邻里成立“巧媳妇”编筐队伍,把爱好做出经济效益,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从而实现闲暇时间创业增收。
来源:敖汉旗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