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碧海寄情,爱在沧溟”——2025年京津冀海葬启航活动在天津渤海湾举办。 记者 吴迪 摄

在浪花的低语中向亲人倾诉最深情的追忆,在海风的轻拂中向亲人作最不舍的告别。昨日,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举办的“碧海寄情,爱在沧溟”——2025年京津冀海葬启航活动中,39位逝者在亲属的见证下,魂归大海,枕浪而眠。

鲜花花篮整齐排列,表达着对海葬逝者的深深敬意;家属代表分享家风往事,深情缅怀已故亲人;公祭人恭诵祭文,歌颂海葬逝者无私大爱……给逝者以尊严,也让家属得到慰藉,充满仪式感的海葬活动,打动人心。

“作为家属,之所以为逝去亲人选择骨灰海葬,不仅是出于对亲人遗愿的尊重,更是对生态文明的积极响应。在我们心中,亲人的离去并不是终点,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我们身边。以后,每当站在海边,听着海浪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亲人的呼吸与心跳,这种心灵的慰藉是其他安葬方式难以替代的。”来自北京的王华溢感慨道。

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举行启航仪式后,随着汽笛长鸣,家属登上海葬专用船,船只缓缓驶向渤海湾,当到达指定海域后,家属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登上甲板,将亲人的骨灰轻轻葬入万顷碧波。伴随着落花瓣瓣,海葬逝者在广袤海洋的拥抱中,回归自然。家属们泪目思亲,纷纷在祈福卡上写下寄语,表达哀思之情。

今年69岁、家住河西区的常京军老人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海葬活动,“之前,是给姥爷姥姥骨灰撒海,这次是给父母,都是按照老人生前遗愿,选择骨灰撒海。天津有海河, 海水和河水是相通的 ,以后,想念他们的时候,就到海河边走走。等我百年之后,也要用这种方式处理‘身后事’。”常大爷说。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岩说,天津“海之眠”服务历经30余年深耕,辐射远至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累计撒放骨灰3万余具,参与家属近6万人次。随着惠民殡葬政策的深入实施,骨灰海葬这种由财政经费补贴、服务全程免费、不保留任何骨灰的公益普惠生态安葬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年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组织海葬启航活动的第六个年头,协同海葬活动有效推动了海葬的社会知晓度,提升了三地殡葬工作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记者 韩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