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投了100万尾苗,最后收虾不到3成!”这是福建漳州养殖户老李的无奈。



据数据显示,对虾养殖0-45天的死亡率高达70%-80%,这意味着在养殖初期,一旦对虾“夭折”,养殖户们投入的心血和成本,在这个阶段就可能打了水漂。更严峻的是,一旦前期存活率低,后期即使拼命追肥调水,产量也难以挽回。

01影响对虾养殖产量因素

对虾养殖产量的高低,其实是这些因素决定的:亩产量 = 放苗的数量 × 增长速度 × 存活率。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养殖成败的关键。



放苗的数量是基础,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放苗密度过高,会导致虾苗生长空间不足,互相争抢食物和氧气,反而会降低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增长速度也很重要,它取决于虾苗的品种、饲料的营养以及养殖环境是否适宜。然而,存活率才是重中之重。即使放苗数量合理、虾苗生长速度快,如果存活率低,最终的产量还是会大打折扣。因此,存活率才是这个公式中最关键的变量,它直接决定了最终的产量。

02影响对虾存活率的因素



①苗种质量

建议建立苗种质量追溯制度,从源头把控虾苗质量,提高对虾初始存活率。

②营养与投喂

选择高品质的饲料(特别是前期料),采取少量多次的策略,给虾苗提供充足的营养。

③水质问题

做好良好稳定的水质管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使用水质改良剂。

④病害问题

在苗期,对虾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注意病害问题。

其中,病害问题对虾体存活率影响最大,轻,只是影响到对虾的生长速度;重,可能会让养殖者血本无归。而病害爆发的核心原因是虾体免疫力低下,无法与病原、环境进行博弈。

03提高免疫不如训练免疫

针对机体免疫问题,上海诺立率先提出了一个前沿免疫学概念—训练免疫!它像是虾体内的“免疫教练”,通过不断激活、训练虾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从而让对虾自身具备更强的抗病能力。



而我们最近新上市的5个博士▪免疫球蛋白,就是通过持续激活及训练免疫系统,帮助对虾在面对病毒和复杂营养环境时,逐步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对提高苗种的成活率效果显著。苗期多1成,上市多3成,不要让您的鱼虾蟹输在起跑线上!

免疫球蛋白在水产养殖中的优势:

我们的免疫球蛋白是从蛋黄中所提取,相比传统抗生素,更难让病菌产生耐药性,为虾的健康提供更持久的保障;其次,免疫球蛋白如同“微型电钻”,能够直接刺穿细菌细胞壁,对病菌发起攻击,为虾提供强大的武器支持;再有,免疫球蛋白不仅能直接攻击病菌,还能标记病毒,让血细胞能够精准打击,大大提高了虾对病菌的防御能力。

特别提醒:2025年4月7日,我们将在水产前沿直播间,举行一场大型新品发布会。在直播间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波重磅福利,新品免费送!养殖礼包免费送!互动抽奖!更多惊喜福利在直播间等你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