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025年4月,一个几乎荒诞到超现实的外交场景即将上演: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在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其发出战争罪逮捕令的背景下,公开造访匈牙利,并与总理欧尔班会面。这一举动,无异于当众撕碎《罗马规约》,也将所谓“国际正义”狠狠踩在脚下。国际刑事法院对此,居然只能沉默以对。这一事件,不仅是对国际法的正面挑衅,更是对整个西方主导的“人道主义叙事”的致命一击。



去年,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及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在加沙地带发动战争过程中,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当时,全球不少国家和人权组织曾一度欢呼,称正义终将到来,国际法终于对“例外国家”亮出獠牙。可如今,仅仅过去不到一年,这道“法律利剑”就被现实轻松化解:内塔尼亚胡不仅未受任何限制,反而继续以国家元首身份在国际间来去自如,出访匈牙利,甚至没有一丝“潜逃”的掩饰。这一幕,活脱脱像是告诉全世界——所谓“国际法治”,不过是一场政治幻觉。

而且,更讽刺的是,匈牙利并非ICC局外人。它于1999年签署了《罗马规约》,本应是国际刑事法院体系的一部分。但布达佩斯却以“未正式颁布公约”为由公然拒绝履行义务。这等“合约选择性执行”的操作,简直就是给整个国际司法体系打了一记耳光。匈牙利不但没有履行缔约国的基本法律责任,反而主动邀请被国际法点名通缉的国家元首访国,甚至要为其提供官方接待与安全保障。这不叫外交自信,只能叫法律背叛。



而匈牙利之所以敢于挑战西方主流法律秩序,背后藏着更深的政治算计。欧尔班政府长期与欧盟核心国家立场相左,近年更频频向“反美、反主流”阵营靠拢。在俄罗斯、以色列等问题上,欧尔班选择另起炉灶,玩起了“战略平衡”的双面游戏。他明白,只要自己不真的“脱欧”,欧盟就不敢对他动手;而只要美国在背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际刑事法院也只是一纸空文。

这场外交秀,其实撕开了国际政治最不愿直面的现实:国际法从来不是绝对公正的天平,而是强权政治的延伸工具。对美国的盟友,它永远温顺软弱;对“敌对国家”,它则凶狠果断。正是这种双重标准,让ICC一次次沦为笑柄。还记得去年ICC也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逮捕令吗?普京随后不仅未被任何国家拘捕,反而频频出访,出现在金砖会议、上合峰会、大型能源合作谈判中——而今,内塔尼亚胡也走上了同样的路线。于是我们看到,真正的“逮捕令持有者”,正在像国际政治舞台上的VIP,行走四方,肆意嘲笑这场法律闹剧。

当初ICC针对普京的逮捕令一出,美国、英国、德国等国争相表态支持,媒体齐声鼓噪“正义胜利”,甚至呼吁各国“履行责任”。如今,面对内塔尼亚胡的高调出访,这些国家一片寂静,甚至在舆论上刻意回避这一事件。这难道不是选择性正义的最好证明?难道战争罪的性质要根据护照颜色来判定?难道加沙平民的命不值“乌克兰平民”的一半分量?



在国际政治现实中,没有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之剑”。所谓普世价值、法治至上,在权力的天平面前微不足道。尤其当国际刑事法院面对强国、面对以色列这种背后有美国全力护航的国家时,它甚至连一张警告纸都无法兑现。如今的ICC,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对其还有一丝幻想的观察者。而更多的国家,已在这场荒谬剧中学会:国际法,不是不能违反,而是要看谁来违反;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站在哪一边。这才是最可怕的现实。

当战争与暴力不再被法律追责,而是被国际关系逻辑庇护,当正义沦为权力交易的附庸,世界距离崩塌就不远了。内塔尼亚胡的匈牙利之行,也许在官方语境中只是一次双边会晤,但在历史的注脚中,它将成为国际法彻底失能的标志性时刻。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秩序,已由力量重新书写,而非正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