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农民,可能是这样的:
成日里与土地打交道,不懂阳春白雪、诗与远方。
现实里,却可能是这样的:
一张口就是诗,描绘春天,不说春暖花开,而说——
“我眼中的春天,是年轮循环的波纹,是大地睡醒的动人。”
见到夕阳,不说晚霞满天,而说——
“打碎夕阳,将稻谷染黄。”
感慨50岁,不说时光催人老,而说——
“想与天斗,争光阴半寸;想与命斗,不甘心随波逐流。”
她是,沂蒙二姐。
一名52岁的农村大姐,却被央视称赞为“田间诗人”。
镜头里的二姐,皮肤黝黑,脸上皱纹深深浅浅,恰似她脚下的那片黄土地。
但一作起诗,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浑身散发着微光。
因为她写的不只是诗,更是对生活的感悟。
“土味”中的诗意
有人说,二姐的诗,就像她本人一样,有着一股浓浓的土味儿。
二姐一听,反倒乐开了花,当作是对自己的夸奖。
因为“土”正是她的创作来源。
她写田地里的四季变换
冬天,瑞雪兆丰年,写“雪”:
“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是麦苗打滚撒的欢儿,是老把式笑纹里淌出的农谚。”
春天,万物复苏,写“春菜”:
“是霜冻松口吐出的嫩绿,是大地回春报信的精灵,是田埂上溢满的墒情。”
夏天,甘霖洒落,写“羊角蜜”:
“是日月轮回的星辰,是晨起暮落的成果,是土地用300次日升日落酿成的酒坛。”
秋天,硕果累累,写“谷穗成熟”:
“质朴在山间回响,秋风掠过沉甸甸的谷穗,皱起满山的金色波浪。”
她写田间地头的劳作
“脚踏青山汗润田,春耕秋收几时闲,尝尽世间百般苦,日出劳作撑灯还。”
她写弯腰耕耘的辛苦
“累的头上是块田,富人口中种清闲。
起早贪黑不得怨,风轻云淡是表面。
汗流浃背在田园,卖了桃子换油盐。
五谷丰登年年盼,丰收答卷全靠缘。”
她写藏在山间田野里的乐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岁月欢喜,一步步成就人间朝与暮。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52岁农妇逆袭成“百万诗人”
人一红,自然少不了争议。
有人说她有幕后团队包装,有人说她是AI帮写。
他们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满是“土味”的农妇,竟能写出饱含生活智慧的诗句。
可事实上,二姐对于诗歌的热爱,早在岁月深处悄然生根。
二姐,原名吕玉霞。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小有学问的乡村教师。
不上课的日子里,父亲常常给她讲形形色色的历史故事、古诗词和名人轶事。
一字一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竹筐里是二姐买下的书刊杂志
读书的时候,二姐是班里出了名的模范生。
她喜欢背古诗文,喜欢做语文作业,作文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读给全班学生听。
▲二姐手写的句子
但15岁那年,故事发生了急转弯。
为减轻家庭负担,二姐初中毕业后,便早早进厂打工,一待就是20年。
往后数年,她仍会常常梦见,在课堂里读书的场景。
工厂的生活是日复一日的忙碌和枯燥,十几架机器轰隆隆作响,不停地运转着。
就像二姐的生活,几乎被家、农田和工厂,三点一线填满。
▲二姐重访棉纺厂
即便如此,她依然会抓紧每一分时间来读书写诗。
工作的间隙,在机器上用粉笔写下唐诗宋词,在小本子上写下生活的感悟。
“诗歌是我精神的滋养,能够让我在劳作中找到宁静。”
后来,工厂倒闭,二姐转而上山干农活,种麦子、种蜜桃、种地瓜。
一边干活,一边自言自语地念叨起最近读过的格言和诗词。
“它们都在脑海里,自然会浮出来。”
偶然的机会,二姐顶着倒春寒上山采香椿时,被眼前幽美的田园风光所打动。
于是,她随手录下一段视频,发到网上。
结果出乎意料,视频火了。
▲二姐第一个视频
刚开始,面对镜头,二姐有些不自信,经常重录,一录就是五六遍。
有时候,为琢磨文章里的一句话,她辗转反侧,一直思索到半夜,隔天又早起干农活。
由于普通话不好,二姐也常常在镜头里出丑。
比如写错别字、读错字音,春意盎(ang)然,给读成了春意盎(yang)然。
幸运的是,评论区里没有人嘲笑她,而是暖心支持。
就这样,二姐一个人、一部手机、一个自拍杆,坚持到了现在。
也因此,她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诗歌的远方朋友。
“封闭的人生一下子被打开了,我常说自己是井底之蛙,现在突然看到了大千世界。”
而对二姐来说,这意味着“干农活”不再是衡量她生活的唯一标准。
年过50,脚踩泥土大半辈子的二姐,开启了意想不到的篇章——
y
普通人的家长里短
在二姐看来,自己所作的不是“诗”,
不过是寻常的顺口溜而已,记录下那些平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是柴米油盐,也是家长里短;是辛酸苦涩,也是知足常乐。
她写夫妻间的相处,互相迁就:
“一生夫妻半世嫌,也曾苦来也曾甜。梦里掐他千万遍,醒来添衣怕他寒。”
她写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声而伟大:
“我的孩子,
我先你一步长大,替你扛下所有的风雨,
再回头爱你,教你人情世故。
如果你一生出类拔萃,我一定会放开我的双手;
如果你一生平凡庸常,我更会护你周全、伴你成长。”
她写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自以读过几本书,想把天来握。
怎奈天太大、海太阔。
梦醒不知是对,还是错。
空走天下万里,不知何处落。”
她写看淡人生的豁达洒脱:
“我有山珍谁有酒,沂河两岸风吹柳。
狂歌痛饮千杯尽,醉到来年九月九。
人生不过二两酒,一两无奈一两愁。
都是黄泉预约客,何必计较忧与愁。”
她写肩负重担的默默前行:
“忍着苦、忍着累,
这高尚的灵魂啊,也摆脱不了世俗的肉身。
为人父母、为人伴侣、为人子女,
肩上千斤担怎敢一身轻。
若不是这一生的羁绊与责任,
谁不想做个潇洒自在的闲人呢?”
她写历经沧桑后,笑对风雨:
“有人风雨中奔跑,有人阳光下微笑。
苦辣酸甜已尝透,世间何处无忧。
醋墨掺半酿成酒,敬了往事不回头。
少时梦,渐行远。新月当空,前行有路。”
她写碌碌无为的一生:
“一辈子抠抠搜搜花了很多钱,骂骂咧咧干了很多活,
机机灵灵上了很多当,小心翼翼闯了很多祸,
勤勤恳恳摸了很多鱼,认认真真犯了很多错,
辛辛苦苦没赚几毛钱,窝窝囊囊活了几十年。”
她写人生匆匆,且行且珍惜:
“我来人间一趟,本想华光万丈,
怎奈出身寒微,终日奔忙。
我来人间一趟,曾经年少轻狂,
饱尝人生冷暖,坐观风云过往。
我来人间一趟,心怀昨日梦想,
两鬓已染风霜,再无年少模样。
我来人间一趟,历经儿女情长,
只叹时光匆忙,转眼白发高堂。
我来人间一趟,也只来这唯一的一趟。”
柴米油盐里的智慧
镜头里,二姐总是闲不下来。
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干活的路上,那双手时刻不停地在忙。
一边麻利地干着手里的活,一边像家里地长辈一样,对着镜头唠唠嗑,
回复网友的困惑,聊聊半生的感悟。
有人问,一个人这辈子最值得学会的是什么?
她说,是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
“出身,我们决定不了;婚姻,有时候真的靠运气。
唯一能让自己过好这一生的,是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
世界看似纷繁复杂,本质上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有人问,当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怎么做到从容?
她说,放低欲望,减轻痛苦。
“看到的天空越大,欲望越高、痛苦越大。
当自己的能力与欲望不匹配的时候,放低欲望,可以减轻痛苦。
人生就像是在攀岩,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
没有哪个阶段的人生,是完美的。”
有人问,在人人焦虑的时代,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
她说,懂得自愈,与自己和解。
“好起来的从来都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
不在烂人烂事上纠缠,不委曲求全,不消耗自己。
世间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东西根本不配占有你的情绪。
人生匆匆,请一定要善待自己。
欣喜于阳光,安稳于日常,不慌不忙,一程有一程的芬芳。
如果感到沉闷,那你就动起来,动起来自然有风。”
有人问,人生在世,如何避免产生遗憾?
她说,遗憾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心怀希望。
“人生的遗憾,或多或少,各有不同。
干嘛,非要揪着自己的过去,不松手呢?
烟火人间各有遗憾,今天比昨天好,那就是希望。
累点苦点不算什么,关键的是,心中要有期待。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有人问,怎么看待曾经亲密的人如今断了联系?
她说,顺其自然,不必强留。
“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也都会走。
别抗拒,也别挽留。
昨天再好,也不能倒退;明天再难,还得抬脚继续。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也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
人字有两笔,一撇写前半生,一捺写后半生。
前半生写执着,后半生写释怀。
如果事事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
有人问,身边的人都结婚了,自己要不要结婚?
她说,幸福的答案,取决于自己。
“我们得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学会甄别,不能盲从。
我不认可所有的人,都一个标准定义幸福,
不婚不育是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
你选择了自由,就要面对孤独;
你选择了结伴同行,就要担当责任,
不能既要又要。”
有人问,现在这个时代,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她说,遵从内心,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个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这个时代太喧嚣了,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
特别是人到中年后,你会发现真正焦虑的,不是容颜老去、也不是功名利禄,
而是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过。”
登泰山,是二姐藏在心里的梦。
尽管泰山近在咫尺,仅需2个小时的车程,但二姐却只敢停留在“想”的境地。
直到有一天,闺蜜忍不住劝她说:
“即便有再重要的事情,你都得先让自己开心。你就回答我,你想去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
去年,51岁的二姐终于踏上了泰山的石阶。
也是那一年,二姐这样形容自己的50岁:
“莫愁千里路,自有道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