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家住四川绵竹的尹大哥(化名)在聊天软件上结识"好友"肖某,短短半个月就被骗光积蓄。这场始于嘘寒问暖的骗局,让他防不胜防。今天,“熊猫反诈”还原尹大哥被骗过程,揭开“求职陷阱”的层层画皮。
案情回放
3月初,尹大哥在网络上认识了网友“肖某”。在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肖某为人耿直大方,值得结交。在随后的聊天里,肖某显得热心异常,当其得知尹大哥正在找工作且近期经济窘迫时,立即给尹大哥发去200元红包,并抛出“朋友的公司正缺人,月薪过万”的诱饵,精准刺中了尹大哥的求职焦虑。
在这之后,肖某时常向尹大哥分享自己的“职场趣事”,并在“不经意间”发送“朋友公司”的内部环境。而尹大哥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对方介绍的工作,肖某便告知,可以让其“边上班边学习”。
“培训上岗、包吃包住、月薪万元、朋友是老板”。在众多元素叠加下,尹大哥终于心动,准备上门入职。然而此时,肖某却发来消息,称老板的“奔驰”剐蹭了,想请尹大哥帮忙垫资修车。同时还暗示,这是在老板面前表现的好机会。
尹大哥想到对方近段时间来的“照顾”,并且为了入职顺利,也要与“老板”提前处好关系,便凑了3万元转到“肖某”提供的账户中去。而肖某收到转账后,马上就将尹大哥拉黑,该笔资金也迅速被拆分成多笔,最终流向境外诈骗窝点。
手段分析
本案中,诈骗分子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通过发红包与高频互动营造虚拟“兄弟”关系,满足尹大哥失业期间的孤独感,让其形成“陪伴依赖”,使尹大哥对骗子产生“唯一理解者”的心理投射。
其次,诈骗分子发送虚假办公环境形成视觉权威,用不存在的“朋友公司”增强骗局可信度,用"边工作边学习"的零门槛承诺,消除尹大哥能力不足的顾虑,制造"随时入职"的虚假机会,触发尹大哥紧迫性决策。
通过前期的铺垫取得尹大哥充分信任后,诈骗分子虚构领导“豪车维修需垫资”,使用"给领导留好印象"的话术,激活职场新人常见的权力依附心理,最终让尹大哥上当受骗。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近年来,求职类电信网络诈骗案屡见不鲜,在我省曾发生过单笔被骗82万元的案例!案例的背后,是无数个“尹大哥”破碎的求职梦。“熊猫反诈”请大家将本文转给正在找工作的亲友,提高防骗意识,多一次转发,少一人受害,让我们共同守护求职路上的每一份期待!
内容来源/德阳市反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