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部纪录片的核心功能是粉饰现实、自我感动,那么雷诺的《重返巅峰》(Renaissance: Back to the Top)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这部号称“真实记录企业转型”的影片,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公关秀——用电影级的镜头语言,包装一场尚未成功的豪赌。
滤镜下的“复兴”:谁在巅峰?
影片开篇便是恢弘的航拍,镜头掠过法国弗林斯工厂的钢铁丛林,配合激昂的配乐,仿佛雷诺已然站在电动时代的制高点。然而,现实中的雷诺呢?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榜上,它被特斯拉、比亚迪甚至大众甩出几个身位,在欧洲市场也难敌Stellantis的碾压。所谓的“巅峰”,恐怕只存在于导演的取景框里。
更讽刺的是,纪录片对雷诺近年来的溃败轻描淡写:日产联盟的裂痕被简化为“战略调整”,俄罗斯市场的仓皇撤退成了“壮士断腕”,而裁员数千人的残酷现实,则被包装成“轻装上阵”。这种选择性失明,让影片的“真实”二字显得格外刺眼。
德梅奥的个人秀:CEO的“救世主”情结
全片最令人不适的,莫过于对CEO卢卡·德梅奥近乎偶像式的塑造。镜头下的他,时而沉思于办公室,时而激情演讲,甚至亲自试驾原型车——活脱脱一副“汽车界乔布斯”的架势。但现实是,雷诺的股价和市场份额并未因他的个人魅力而腾飞。
影片刻意忽略的是,德梅奥的“复兴计划”至今仍是一场豪赌:拆分燃油车业务(Ampere)的IPO一再推迟,电动车型(如Megane E-TECH)的市场反响平平。当纪录片将CEO的每一句话都剪辑成“金句”时,观众难免怀疑:这究竟是企业管理,还是个人PR?
工业糖水片:电动化的“皮囊”,燃油车的“内核”
雷诺深谙当代观众的审美G点——电动化、科技感、未来主义。于是,纪录片用大量特写镜头展示概念车的流光溢彩,工厂机械臂的精准舞动,甚至给电池组装线配上科幻音效。然而,剥开这层炫目的糖衣,雷诺的电动化转型仍步履蹒跚:
- 技术短板:相比特斯拉的4680电池或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雷诺的电动平台并无颠覆性突破;
- 市场迟滞:主打车型Megane E-TECH续航和性价比均无优势,销量全靠欧洲政策补贴硬撑;
- 口号先行:高调宣布“2030年全面电动化”,却连一款能打的产品都拿不出手。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叙事,像极了雷诺的现状——电动化的壳子搭得漂亮,内里仍是燃油时代的思维。
纪录片的“耻辱”:当品牌广告伪装成现实主义
《重返巅峰》最令人失望的,是它彻底模糊了纪录片与广告的边界。真正的纪录片应当敢于揭露矛盾(如《谁杀死了电动车?》),而雷诺的这部作品却沉溺于自我美化,甚至不惜用煽情音乐和慢镜头来掩盖战略上的空洞。
影片中有一幕“感人至深”:一位老工人抚摸燃油发动机,眼神中满是不舍。导演试图用这种“人文关怀”来对冲电动化的冷酷,却暴露了雷诺的尴尬——既想拥抱未来,又割舍不下过去的荣光。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表达,恰恰是传统车企转型困境的缩影。
结语:一场尚未完结的“皇帝新衣”
《重返巅峰》或许能骗到不明就里的投资者,或让部分员工热血沸腾,但对于清醒的观众而言,它只是一部精致的电动化“童话”。雷诺是否真能重返巅峰?答案不在镜头里,而在财报中、市场上,以及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的票里。
至于这部纪录片——不过是资本的自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