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人还在抱怨着医生的字迹如同天书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纸宋代药方却以另一种姿态惊艳众人,它就是黄庭坚所写的一张当时人制香的方子,因其上都是中药材名,故而也被称为药方。


此帖就是黄庭坚的《制婴香方帖》既是行云流水的书法杰作,又是精妙入微的香药配方。这张纵28.7厘米、横37.7厘米的素笺上,81个墨字如游龙穿梭,它像一扇雕花木窗,透过宋人案头的青烟,窥见文人雅士“左手执卷,右手调香”的闲适风骨。

此帖主要写的是一则制婴香的方帖,“婴香”在宋代是极为流行的一款香药,其内容为:“婴香,角沉三两末之,丁香四钱末之,龙脑七钱别研,麝香三钱别研,治弓甲香壹钱末之,右都研匀。入牙消半两,再研匀。入炼蜜六两,和匀。荫一月取出,丸作鸡头大。略记得如此,候检得册子,或不同,别录去。”


此香的制作方法,首先,将婴香、角沉、丁香和治弓甲香分别研磨成细末,然后将这些粉末混合均匀。接着,将龙脑和麝香单独研磨成细末,加入混合物中再次研磨均匀。

随后,加入牙消(一种矿物成分),继续研磨至完全均匀。之后,加入炼蜜(经过炼制的蜂蜜)作为粘合剂,将混合物调和成柔软的膏状。将膏状物放置一个月,使其充分沉淀和融合。

最后,取出膏状物,制成鸡头大小的丸状,即可作为香品使用。整个过程强调精细研磨和长时间的沉淀,以确保香气的浓郁和持久。


你学会了吗?此帖字体丰腴有度,错落之间井然有序,洒脱自然,其用笔以起伏变化著称,长笔画中段波动,形成“一波三折”的韵律感;中侧锋并用,笔画遒劲有力,兼具圆润与方折之美。

结字方面,黄庭坚采用“中宫紧缩、四维张开”的结构,字形向右上方倾斜,险绝而不失稳重,长笔画如“长枪大戟”,穿插揖让,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章法上,字组紧密连接,字距缩小,行距疏朗,疏密对比鲜明,整体布局错落有致,节奏感强烈。

墨色变化自然,通过“墨继”手法,一次蘸墨连续书写,形成浓墨、淡墨与枯墨的过渡,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宋代文人书房中,香炉与砚台总是比邻而居。黄庭坚曾形容佳香“清丽闲远,自然有富贵气”,这何尝不是其书法的注脚?黄庭坚还独创了“荡桨笔法”的体现手法,那是他在早年观察到船夫摇橹的力学所受到的启发,他将水波的阻力转化为笔锋的提按顿挫,在此帖中也能清晰的窥见到。


如“炼”字右部的长撇,起笔如桨入水般蓄势,中段提按形成的波浪状轨迹恰似木桨破浪的纹路,收笔时骤然轻提,宛若船尾拖曳的涟漪。

这种“逆水行舟”的运笔哲学,打破了晋唐以来流线型笔法的审美定式,将书法从优雅的平面书写推向充满张力的三维空间,如同在二维纸面上凿刻出立体的时间皱褶。





黄庭坚以笔为桨、以墨为波的书写,不仅开创了书法史的新河床,更在文化的长河中投下一枚永恒的倒影——当我们焦虑于数字时代的手写危机时,那九行八十一字依然在无声诉说:真正的风雅从不拒绝烟火,极致的艺术永远扎根生活。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