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云南天空惊现血红太阳”的词条,冲上热搜第一。
据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栏目报道:3月28日,云南天空惊现“血红太阳”!又大又红高悬天空。
有目击者称,血的颜色,第一次见。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专家迅速回应,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光学原理:
① 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的叠加效应
阳光由七色光组成,其中蓝、紫光波长较短,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如尘埃、水汽)散射,形成蓝天;而红光波长较长,穿透力强,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主导颜色。
当日云南大气中颗粒物浓度较高,可能源自本地扬尘、跨境烟雾(如东南亚火电排放)或逆温层作用,导致短波光被大量散射,红光被放大。
② 低角度太阳的“加长滤镜”
傍晚太阳接近地平线时,光线需穿过更厚的大气层,路径延长加剧了散射效应。类似现象常见于沙尘暴或火山灰扩散后的日落,但此次红光强度尤为显著。
③ 与缅甸地震无关
尽管云南部分区域感受到缅甸7.9级地震的余波,专家明确表示“血色太阳”与地震无直接关联,未检测到异常地光信号,破除“末日论”谣言。
有网友好奇:“是不是空气质量差、污染严重才会出现红太阳?”
其实不完全是。
中国气象局的科普曾提到,当大气中存在较多比空气分子大的微粒(比如尘埃、水滴)时,米氏散射会占主导,这时短波长的光被大量散射,红光得以保留。
但这些微粒可能来自自然过程,比如地表扬起的尘埃、水汽凝结的小液滴,不一定是污染。
这次云南出现的情况,专家推测正是大气中颗粒物 “恰到好处”!
近期可能有局地降水或风力作用,让空气中的水汽和尘埃含量升高,加上太阳处于低角度,光线路径长,才让红光被强烈放大。
这种现象虽然不常见,但并非 “异象”。
比如 2024 年 9 月,云南昆明曾出现过 “不明发光体”,当时专家也解释为大气现象,而非 UFO!
可见,当大气条件 “凑齐”,就可能上演光学奇观。
不过,也有人担心:“血红太阳会不会预示天气变化?”
从气象学角度看,光瀑(火烧云)的出现常预示着大气中水汽充沛,未来可能有升温或降雨,这和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有共通之处。
但具体到这次云南的情况,我认为:还需要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综合分析。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