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今天(28日),我国首个索道云边界观测试验在江西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完成。这一试验将为揭示云雾形成机制、提高云雾预报能力等提供重要支撑。
在天气演变和气候评估里,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次试验,利用索道搭建移动的气溶胶、云雾观测平台,通过搭载的仪器在庐山山顶和山脚间连续穿行,获取云边界的气溶胶、云滴和气象要素等观测信息。
此次试验将索道穿云连续观测与地面遥感观测相结合,有助于深入理解云和气溶胶之间相互作用和低云天气系统的形成。实现了沿山体坡度垂直方向上的穿云观测,可直接观测云边界及云内微物理结构特征,分析云的生消演变规律等关键性科学问题;同时,试验研发的观测设备,搭建国内首个索道云雾观测平台,推进了云粒子全息和成像技术在云雾探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江西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 金米娜:通过科技创新,试验后续成果,有望提升当地天气预报能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学性,并推动当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
江西庐山: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的理想试验场
江西庐山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年平均雾日约200天,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的天然理想试验场。
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里进行了数十年的云雾试验与观测,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目前建有六个观测站点,诸多处于科技前沿的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在此进行。
气象专家 张蔷:庐山紧邻长江、鄱阳湖,这个地区水汽是非常充沛的;庐山年相对湿度平均到78%,这个地域年出现雾日可以达到200日。作为人工影响天气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科学试验的天然平台。
如今,这里已经建设成集云降水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国家级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研究员 郭丽君:随着基地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试验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飞跃,未来我们希望将其建成国内甚至国际比较有影响力的山地云雾观测基地,形成共享开放合作的观测平台。
目前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手段包括有人机和无人机以及火箭、高炮和地面烟炉等。这些装备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天气条件和作业需求。随着科研成果不断应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国计民生的水平也在提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