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波兰达成大额军贸订单
全球军工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从欧洲到亚洲,国防类股票不断刷新历史高点,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韩国韩华集团正脱颖而出,成为全球表现最亮眼的军工股。
过去五年韩华股价累计上涨逾3100%,近一年涨幅超175%。最近一个月涨幅超7%,使其成为彭博全球指数中表现最佳的国防类股票。与军工规模相对较小的另一韩国军事巨头现代乐铁共同包揽了今年迄今亚洲防务股市涨幅前两位,两家公司股价均实现翻倍增长。
2024年12月30日,韩华股价报收32.65万韩元(约1612元人民币),至2025年3月18日,该股触及76.4万韩元高点,不到三个月实现翻番。同样,现代乐铁股票在2024年12月30日报4.97万韩元,到2025年3月21日飙升至11.57万韩元,同样在三个月内完成翻倍。
全球范围内,德国军工巨头莱茵金属也迎来暴涨,其股价从2024年12月30日的614欧元,飙升至2025年3月18日的1445欧元,年内涨幅同样超过100%。
军工股狂飙背后
外媒认为多重因素推动全球军工股史无前例的上涨: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价值8320亿美元的欧洲重整军备计划、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升级、以色列与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的冲突、叙利亚内战及伊朗/土耳其/俄罗斯等区域大国的介入、随时可能再次爆发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紧张局势、朝鲜半岛局势升温。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各国提升军费预算,催生军工股牛市行情。
美国军工股意外缺席
尽管全球军工股普涨,美国军工企业却未能如欧亚同行般获益。这与其世界最大武器出口国地位形成反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报告显示,2020-2024年间美国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量的43%。
以美国最大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为例(F-22"猛禽"和F-35"闪电II"隐身战机制造商),其股价从2024年12月30日的483美元跌至2025年3月24日的435美元,年内跌幅近10%。波音公司(F-47新一代战机制造商)股价同期仅从176.5美元微涨至181美元,尽管获得了两百亿美元的F-47研发合同。
F-47并未提振波音股价
分析师认为,特朗普总统关于欧洲安全的争议言论、对俄示软姿态、暂停对乌军援决定,乃至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威胁,都削弱了盟友对美国武器的依赖。加拿大、葡萄牙等国正重新考虑F-35订单,法国则力推"阵风"战机作为替代方案,许多欧洲国家转而采购性价比更高的韩华武器。
韩华集团目前向波兰供应368门K9自行榴弹炮(含K9A1和K9PL变体),交付将持续至2027年。澳大利亚陆军今年3月正式接收首批韩华"猎人"装甲车,该先进火炮系统正在当地投产。根据2021年签署的10亿澳元合同,韩华将在未来三年为澳军生产28门AS9自行榴弹炮和14辆AS10装甲补给车。
海外业务增长预期推动韩华集团市值年内翻倍,达到73万亿韩元(约500亿美元)。"我们正见证新冷战迹象,各国都在强化自身安全。"管理3.8万亿韩元资产的TheJ资管公司CIO崔光旭表示,"武器需求正在爆炸性增长。"韩华近期宣布将筹集3.6万亿韩元(25亿美元)扩大海内外产能以满足激增的国际需求。
正在崛起的"亚洲洛克希德"
这家韩国企业近年因在国际军火市场的成功被誉为"韩国版洛克希德·马丁"。从1952年开始制造炸药起步,韩华已发展为涵盖陆海空天的综合防务集团,在韩、美、德、澳、越等国设有生产基地。
印度陆军的K-9火炮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波兰2022年7月与韩国签署大规模军购协议,采购K2主战坦克、K9自行榴弹炮和K-239先进多管火箭炮系统。这笔订单迫使韩华扩产增员,其K9榴弹炮在签约后数月即完成首批交付,展现在西方军事集团中罕见的快速履约能力。
作为韩华明星产品,K9榴弹炮占据全球自行火炮市场超50%份额,在土耳其、埃及等11国服役超1800门。其180天的组装周期仅为竞争对手的1/2至1/3,单价350万美元更远低于西方同类产品。除地面装备外,韩华还为FA-50/T-50战机提供航电系统,生产过万台航空发动机(包括F-15K战机和" Surion"通用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并与GE合作开发KF-21战机引擎。
在航天领域,韩华2022年12月被指定为韩国运载火箭(KSLV)升级项目的系统集成商。2023年完成关键技术升级后,成功助力KSLV-II火箭第三次发射。按计划,2027年前还将发射四枚航天器。
创纪录的财务表现
韩华航空航天2024年实现连续第二年创纪录营收,海外销售额首次超越国内,达11.25万亿韩元(7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营业利润暴涨190%至1.72万亿韩元(11.8亿美元),成为韩国首家年营收破10万亿韩元、营业利润超1万亿韩元的防务企业。
菲律宾的FA-50战斗攻击机
其中军工部门贡献约7万亿韩元营收和1.5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K9榴弹炮、多管火箭炮和"天瀑"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系统需求强劲。2024年出口额达4.4万亿韩元(30.3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内4万亿韩元(27.5亿美元)销售额。
速度与价格的双重优势
尽管规模不及洛克希德·马丁或BAE系统等巨头,韩华以快速交付和高性价比著称。波兰总统杜达近日坦言:"选择韩国武器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能在数月内提供高质量装备。"
分析师指出,若韩华海洋(原大宇造船)能打开美国舰船市场,将开启更大增长空间。2024年韩华以1亿美元收购费城造船厂后,已获得美国海军4万吨干货弹药船大修合同,成为首家拿下美舰MRO订单的韩国船厂。
中国对外军贸的竞争者
放在十年前,大概没人会关注韩国军工企业的动向,但现在不得不说韩国军工企业抢占市场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最近几年,韩国陆续从我国军工企业中抢下东南亚地区的战机、教练机、多管火箭炮订单,在中东市场还从我们手里赢得沙特、伊拉克等多国的中远程防空系统合同。随着这几年的强势表现,韩国已跃升为全球第四大军火出口商。
韩国K2坦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正如波兰总统所说的,韩国军工之所以出口表现惊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最重要的是长期使用西方武器的国家很难抵挡韩国军售的三大杀手锏:快速、便宜、西方体系。这对大多数去工业化的老牌西方军售强国而言,无疑是降维打击。
至于对我们来说,韩国武器的杀手锏对我们没有太大优势,但是韩国军事企业在公关、营销、支付方式确实尤其特色。举个例子,在其军售目标销售国,韩国企业会派出专门的公关和营销团队,不但在该国媒体上投放广告和软文,还会隔三差五的举行各类交流活动,从娱乐性质到严肃类的国防会谈,韩国企业会“包圆”赞助。
韩国军工仍然任重而道远
但韩国军工在外销上的成功不代表韩国军工实力就有多强大。实际上韩国至今无法研发和制造最顶尖的核心武器和零部件,比如各类大型动力设备、先进飞控系统、顶尖的雷达系统等等。
仔细查看韩国的外销武器清单,本质上大多属于技术含量和技术门槛不高的产品。主要得益于韩国较为强悍的工业制造能力,搭配欧美的武器核心系统才取得如今的成就,但这个成就也几乎到达顶点,想要外售更高水准的大型武器装备,韩国还是没那个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