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国玲 通讯员 孙楠 陈浩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清晨的南湖书院,青石板上飘着油墨香,山东潍坊青州市阅读学会的刘元民老师正带着“小小读书会”成员,在古色古香的阅读活动区里诵读《论语》,稚嫩的读书声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仿佛千年前的松林书院重现生机。
近年来,青州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根基,以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将传统书院精神与现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打造出服务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文化书院,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百姓受益”的基层文化服务新路径。
“非遗工坊”里剪纸艺人正教孩子们剪出“二十四节气”窗花;阅读区外,非遗展示、科学实验、艺术培训等功能区热闹非凡……通过复刻宋代徽派建筑风格、嵌入智能设施,青州市对松林书院、云门书院等15座古代书院进行了“空间革命”,实现“静读”与“动态活动”的无缝切换,让其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文化休闲之地,沉睡的古老书院焕发新生。“过去总觉着社区文化活动不够味儿,现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古风雅韵’和‘潮玩科技’,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诗与远方!”居民刘女士感叹。
为了让文化服务精准触达,青州以“全龄友好”为愿景,推出“一院、两问、三课”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收集居民需求。海岱书院便民生活铺的“百姓点单墙”上贴满了大家的“文化心愿卡”:退休教师王女士的“希望学习手机摄影”,二胎家庭李先生的“希望有个亲子阅读空间”,创业青年张小姐的“希望能学到短视频运营”……这些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被转化为“动态服务清单”。如今,书院课程涵盖健康养生、职场技能、亲子教育等领域,参与率提升80%以上。“过去总怕活动没人来,现在课程都是‘量身定制’,场场爆满!”社区工作人员笑着说。
文化书院的活力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创。青州创新“幸福合伙人”模式,联动图书馆、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等专业资源,打造“超然书房”“信易阅”等服务,将其转化为“主客共享”的文化驿站。不少周边优质商户也加入其中,通过“公益+低偿”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文化服务。社区还挖掘文艺达人组建骨干队伍,带领居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形成“专业机构+社区达人”的自助服务生态,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过去,总担心入驻文化书院,会影响我们的生意,但现在‘公益换资源’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芒果舞蹈负责人表示,店铺客流量因书院活动带动增长了40%。
如今,青州的文化书院已成为凝聚基层的精神家园。128家商户、23家社会组织入驻书院生态圈,孵化出“伙伴计划”“青禾计划”“家长夜校”等42个自主品牌项目,累计惠及群众12万人次。下一步,青州将持续深化“书院+”模式,让文化之光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书写“诗与远方”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