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春日烂漫,长安风景堪夸。

今日起,西安发布丝路悦读联合《西安晚报》西安地理专栏推出“听见西安地理中的文化密码”第一季,每周日晚,让我们漫步伞塔路,逛游隋唐天坛,寻访建国路83号,在朱雀门内古街巷及“滹沱”处打卡,曲江池流饮、大明宫朝参、南五台下访遍名人宅院…在声音中探寻隐藏在西安地理中的城市文化密码。

朋友,你好!

欢迎来到丝路悦读

本期丝路悦读-西安地理

邀请你跟随作者王凯利的文字

在声音中走进西安东郊

来了解伞塔路上跳伞塔的故事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 俞文越:陕西师范大学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红烛广播·师大之声”一品墨香栏目学生主播,参演陕西师范大学原创大型历史舞台剧《大儒张载》。

西安东郊的伞塔路,因自行车电动车批发市场而蜚声西北。熙来攘往的人们,已没有多少兴趣去关注路旁那座孤零零、高耸老迈的跳伞塔了。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追寻伞塔路的过往和今生。有缘的是,我曾在西安市的体育部门工作过七个年头,有机会常常在跳伞塔下昂首注目那刺向苍穹的塔臂和塔尖。有股无以名状的怀旧情愫,让我去苦苦追寻它往日的风采和辉煌。

跳伞塔位于现今伞塔路中段路北。伞塔路因跳伞塔而得名。这条连接兴庆北路和东二环金花路之间的东西向道路,在跳伞塔建成之初,只是一条窄窄的乡间土路。道路两旁都是起伏不平的庄稼地,沿途散落着几户人家。偶尔有机动车开过,都会扬起高高的尘土。这条路多年来也没有个名字。后来,人们逐渐约定俗成,称呼它为跳伞塔路,这个名字到1981年方得政府认可,被正式命名为伞塔路至今。

西安跳伞塔于1956年开始筹建。同年2月西安市体委向市人民委员会提出了选址意见。囿于当时我国现代建筑技术落后等原因,该塔完全由苏联专家援建。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设计与施工,终于1958年正式建成投用。

新落成的跳伞塔雄伟壮观。塔身外围是钢筋水泥结构,内侧有砖混建筑。塔内除有卷扬提升机等设施外,还有供内部登塔用的环绕型楼梯。塔身总高75米,底座周长近13米,三个延伸的钢架塔臂长度均为11.255米。塔身从下至上,有间隔的十一组用作通风透气的窗户。在第八层窗户和第九层窗户中间,有一周环形的工作台,如同人手指上的一枚戒指。塔顶是欧式的圆帽形穹顶。塔尖的避雷针上巧妙装饰有一枚硕大的金属红五星和一个红色的金属风向标。整座跳伞塔下宽上窄,远远望去呈竹笋状。

当时,西安跳伞塔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座跳伞塔。它高耸挺拔地屹立在古城的东方,成为当年令人自豪的地标性建筑。那时,城里的书店和商场里多有售卖跳伞塔图片的,每张五分钱,人们用它送朋友、作纪念,很受城乡群众的欢迎。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 孙依琳:陕西师范大学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担任“湖南诗歌春晚”主持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方式完全照搬苏联的教育体制。我们仿照苏联的具体做法,成立了西安军事体育俱乐部,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西安市业余军事体育学校。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了射击、跳伞、无线电(机务、报务)、航海模型、航空模型和摩托车竞技等六个项目的训练。

新落成的跳伞塔就坐落在军体校内。它是这个学校跳伞运动的主要训练设施。同时,它也是陕西省跳伞队的训练基地。

当年,曾在西安军体校参加过跳伞训练的优秀运动员郭先生回忆说:“那时,初高中学生都是自愿报名,学校推荐到军体校参加跳伞训练。每周三、周六和周日各参加半天培训。到寒暑假则是全天开放,集中训练,每期20天。那时除过侯教练、包教练等常年执教外,曾打破世界纪录的全运会女子飞机定点跳伞冠军张景文也到军体校来示范教学,使全体学员受到了很大鼓舞。学员结业后,作为跳伞运动的骨干和辅导员,再回到母校组织本校的跳伞队。当年,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踊跃报名参加,在全市形成了一个跳伞运动的热潮。1963年5月,由山东济南发起的全国八城市跳伞通讯赛中,我市运动员刘小洋获得了少年组第一名,我得了个第五名,囊括了全国六个名次中的两个席位。”

在体育圈里有句行话,叫“有场馆就有训练,有训练就有成绩”。的确如此,西安跳伞塔跳伞训练基地,不仅培养出了打破1000米定点跳伞世界纪录的郭新娥、梅严、张景文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还为部队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空降兵兵源。可以说,跳伞塔为西安的跳伞运动乃至整个国防体育,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安跳伞塔建成开训后,老远就能看到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徐徐升起,缓缓落下,十分引人注目。特别是当时有一部描述飞机跳伞女运动员成长故事的电影《碧空银花》,更是把人们对跳伞运动的热爱和向往推向了高潮。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 赵雅劼:陕西师范大学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喜欢在朗诵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语言的魅力。

那年,我们几个小学生步行了很远的路,去看跳伞塔和跳伞训练。我们走到长乐东路大约是现在的羊毛衫城和世纪广场住宅小区的位置,虽然如今这里已是高楼林立、商贾云集,但当年却是一片高低不平的麦子地。附近的东窑坊因常年烧窑制砖,更是坑坑洼洼、满目疮痍。

郭先生也曾站在塔臂上,眺望四周的田畴和房舍。他说:“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高大的建筑,登高远望视野非常好,跳伞塔四周大多都是庄稼地。”我们一行沿着田间小道弯弯曲曲地往跳伞塔走,走到一个黄土断崖边,便再没路可走了。跳伞塔就在崖下的一大片开阔地上。我们居高临下看得更清楚。只见3个塔臂牵引着伞托,把运动员和乳白色的降落伞徐徐提升到臂下,地面的工作人员按要求在地上摆放好靶心。当教练员和运动员互相确认一致后,跳伞者就适时拉动脱钩绳。随着一声轻轻的“当啷”声,降落伞就脱离了伞托。与此同时,运动员努力操纵着降落伞向靶心飘去。我们看到每个运动员都是双腿并拢,两脚平面着地屈膝,稳稳地落地收伞,动作十分干净利落。每每如此,都引起我们几个小朋友的一阵阵热烈掌声和艳羡的目光。

1985年,随着陕西省跳伞队的解散和西安业余军事体育学校跳伞项目的相继下马,西安跳伞塔又及时掉头转向,迎来了它新的生命。这一年,西安市体委依托跳伞塔成立了“西安市伞塔招待所”,为劳动服务公司性质。主要任务是接待各类跳伞训练、跳伞比赛和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等。到了1993年前后,西安跳伞塔就被弃之不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跳伞塔经历了它青春辉煌的岁月之后,便渐渐地“老去”了。1998年9月的一天,有顽童夜间持火把上塔游玩,不慎将底层的木质地板引燃,烧毁了塔内的卷扬机等设备,导致三个伞托中的两个脱落坠地。所幸发生在夜晚时分,未造成人员伤亡。再往后,由于年久失修,金属塔臂逐渐锈蚀,塔身外表的水泥砂浆也时有脱落。后于军体校成立的西安市体育运动学校,于1998年对跳伞塔进行了一次初步维修。20年后又做了水泥加固,更换窗户,加高护栏和油漆粉刷金属塔臂等维护工作。


西安跳伞塔是西安市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见证,是西安市军事体育运动的勇敢开拓者和不朽的贡献者。如今的人们不应该忘记它。值得庆幸的是,西安跳伞塔已被地方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加以保护。祝愿它成为西安体育运动发展的一座永久纪念碑。

以声为媒 共沐书香

西安发布《丝路悦读》栏目,面向全社会朗读爱好者长期征集“全民主播”,为您提供展现声音艺术的舞台。不唯名家,不拒草根,唯有热爱!让我们共享朗读的快乐,让朗读成为生活时尚。

报名方式:

xafbsiluyuedu@163.com

邮件标题请注明“全民朗读”,邮件内容包括您的姓名、单位、电话,以及一段个性化的自我介绍。附件请上传一段您朗读的音频样本,我们将根据作品特色推荐主播。

策划:刘振 何砾 丨 统筹:王晨 屈殿 丨 视觉:闫炜 丨 剪辑:王珊 丨 监制:西安发布小布电台 | 鸣谢: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丨 编辑:党美容 马超 丨 校对:张立 丨 审核:程渭 马悦 丨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x西安市文联联合出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