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墨书非遗 承古焕新”闵行区第十三届“莘城杯”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大赛在上海市莘城学校举行。当胡杨精神与江南气韵在墨色中交融,将会书写出怎样的传奇?此次比赛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时代新解——它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各民族同胞共书中华文化壮美长卷的精神纽带。
比赛现场
据悉,本届“莘城杯”大赛中,闵行区各校爱好书法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的书法爱好者也应邀赴会,闵泽两地913位青少年挥毫泼墨,以笔会友,表达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意与热爱。
比赛现场
开幕式上,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王维刚在致辞中指出,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对于延续民族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书法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了。“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孩子更快地获取书法方面的知识,为孩子呈现书法的起源和每一种字体的艺术之美。” 王维刚说,“然而,书写的基本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临摹和练习方面花时间、下功夫。”
《唐宫夜宴》节目现场
活动现场,莘城学子带来的表演《唐宫夜宴》和《墨舞竹韵》令在场观众连连赞叹,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汇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客的现场题字更是将气氛推至高潮。他勉励学生道:“孩子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今,你们既是书法艺术的参与者,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参与者。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爱好,还可以成为你们将来的工作和事业。”
现场题字环节
比赛现场,两地青少年挥毫泼墨,在腾挪方寸之间,表达着东方的审美和哲学。“这次参赛让我对书法有了全新的体悟,书法不仅是一种笔墨挥洒,更是文化交流之间的纽带。我愿传承这份艺术,用它传递新疆与上海之间的深厚情谊。”泽普县第二中学的高一学生买迪努尔·肉孜买提如是说。
两地的书法比赛现场
“写就对了,一定是有好处的。”这是六年级学生汪同学每次练字感到迷茫时总能听到的话。之前,他从未真正理解父母的这句话,而这次,从赛场走出来后,气定神闲的他向记者分享起了自己的感悟。“平时每周的固定练习果然是很有用的,我感觉我今天的发挥还可以,应该还是有希望获奖的。”技多不压身,汪同学表示,由于爸爸妈妈都是书法老师的缘故,自己很小就开始接触书法了,练字的过程有鼓励也有鞭策,有快乐也有压力,以后自己有把书法当做副业的打算。
学生们的书法作品
作为赛场上最后一个完成作品的选手,八年级女孩陈同学的淡定从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当被称赞“参赛心态真好”时,陈同学笑着坦言:“其实我很紧张,刚开始写的时候手都在抖。但所幸后来渐入佳境,沉浸其中后,也没意识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记者了解到,尽管学了8年书法,但这是陈同学第一次参加区级的现场书法大赛。
“学书法并不是为了参加比赛,而是为了自我放松、调节心绪,我常常从书法中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平静,这种平静是‘驿站’也是‘加油站’。”最初,陈同学对书法的兴趣源自于学校浓厚的书法特色氛围,如今,记者发现,这份坚持与热爱已然藏进了她温婉的笑容与优雅的气质里,她的成长亦是学校书法教育的生动诠释。
比赛现场(摄影/徐瑶君)
“本次比赛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令我感到惊喜。”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梅说。她建议,学书要临古帖,要关注笔法、结构、章法,家长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书法,和识字阶段同步。“书法除了讲究技法,还有情感、审美等AI不能替代的元素。”徐梅指出,在AI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书法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写书法能够让学生静心,修身养性,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徐梅发现,个别孩子对自己所写的书法作品内容不甚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她表示,唯有孩子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含义,领会了其中的精神,才能把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进而再通过书法抒发出来。
开幕仪式现场
上海市莘城学校校长陈效告诉记者,在“莘城杯”这场书法盛会中,学校还在各处展现了五育融合的点滴用心,她说:
“我们在学校大门入口处陈列了44块展板,希望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看到有学生在展板前认真看了很久,这正是由孩子自发主动融入的智育。
非遗知识展板
开幕式上,学生们展现了学习传统非遗空竹的成果,尽情挥洒着体育的魅力。本次参赛的每一位小选手都是书法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承者,他们的一笔一划里闪耀着被美育浸润后的气质与情怀。
空竹表演
本次大赛中,由三年级至八年级共计72个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成为了保障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不论是入场时的秩序引导,还是赛场上的辅助工作,都有他们的身影。这群穿着绿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成为了莘城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每一次为助人奉献而进行的往返奔走,都是一场深入人心的德育和劳育。”
志愿者的工作现场
除特别标注外,图片由学校提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