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3月28日,杭州]前天下午,以“创新科技助力疾病精准防诊治”为主题的阿尔茨海默病(AD)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活动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活动开启AD精准防控“双引擎”——国内首部《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创新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AD白皮书》)正式发布,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以下简称AD联盟)宣布成立。《AD白皮书》核心编委团队、AD联盟发起人、以及来自医学界、产业界、政策研究领域的近百位专家和生态建设代表共聚一堂,共商AD精准防诊治创新路径。
2025年3月28日丨浙江·杭州
图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王健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王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AD白皮书》的发布和联盟的成立,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他指出,2025年1月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的《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三个80%"的核心目标,而《AD白皮书》的发布和AD联盟的成立正是对这一国家顶层设计的精准承接和创新实践。
首部《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创新白皮书2025》重磅发布
图丨 《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创新白皮书 2025》 发布仪式
《AD白皮书》指导专家及主编副主编团队: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王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饶克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陈晓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施炯、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投资顾问张勇、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共同见证《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创新白皮书2025》重磅发布!
《AD白皮书》以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以及中国脑健康行动专家委员会过去几年的工作为基础,结合国际进展,由联盟和脑健康行动携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中国卒中学会脑健康分会共同主导,由源墨健康分析团队完成重要的基础内容梳理。
《AD白皮书》内容介绍
图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陈晓春
《AD白皮书》主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陈晓春介绍,AD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疾病负担持续攀升,我国AD防治形势尤为严峻:2021年现存患者超1,699万例,年龄标化死亡率(30.9/10万)与DALY率(562.4/10万)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AD引发的社会经济负担同步激增。我国AD相关总成本2019年约为1.35万亿元。据预测,到2030年,AD患者的社会经济总成本将达3.2万亿元,并于2050年增至11.9万亿元。疾病与经济负担的叠加效应,凸显了AD防治体系的建设紧迫性与战略重要性。
基于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我国AD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形成六大核心体系——以政府统领为顶层设计,以筹资支付为保障基础,以医疗服务为实施载体,以技术支撑为创新引擎,以社会参与为协同力量,以产业发展为持续动能,着力打造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照护"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多组学分析、血液生物标志物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赋能,推动脑健康中心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基层初筛→初级脑健康中心→综合脑健康中心→社区康复”的分级诊疗闭环。
专家观点:科技赋能慢病管理
图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
AD作为典型的慢性疾病,亟需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早筛早诊与全程管理。《AD白皮书》编委、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发布会上以“创新科技与老年期痴呆应对”为题作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筛查技术革新、精准诊断突破、靶向治疗进展、数字疗法应用等在AD精准防诊治中的关键作用。吴静主任强调,未来需进一步整合“防-筛-诊-治-康”全链条技术,通过“数据库+技术库+专家库”的联动,推动创新科技从试点走向全国,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家庭。
技术前沿:从诊断到治疗的创新突破
图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施炯
《AD白皮书》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施炯教授在“AD精准防诊治创新技术现状与发展”报告中,系统剖析了AD诊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关键突破,并对脑健康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施炯教授指出,未来需加速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医、产、学、研”协同发展,协调基础、临床与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创新技术,建立规范的成果转化机制,并根据应用反馈灵活调整,实现从前沿技术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闭环。
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宣布成立
图丨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成立仪式
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指导专家及发起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王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饶克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陈晓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施炯、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副院长汤罗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罗本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李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郑坤木,和多位生态建设代表共同见证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成立!
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由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脑健康行动联合发起,综合两大平台中AD精准防诊治的优势,构建与政府、研究者、临床专家及企业家的高效沟通渠道,激发AD精准防诊治领域的创新活力,共同推动AD精准防诊治全链条的发展。
AD联盟主席陈晓春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AD防控迈入多方协同新阶段。联盟近期将重点推进四大任务:社区脑健康中心标准化建设、AD专业人才能力培训、筛查标准统一及科普宣传强化。并计划通过AI技术开发自动化筛查工具、建立全国性AD队列数据库,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
脑健康中心试点建设经验
图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罗本燕
脑健康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是成立AD联盟的重要基础。《AD白皮书》提出建立"基层初筛→初级脑健康中心→综合脑健康中心→社区康复"的分级诊疗闭环。目前,全国已启动20家脑健康中心试点,为标准化服务网络建设奠定基础。浙江杭州综合脑健康中心试点牵头专家、AD联盟发起人、《AD白皮书》编委罗本燕教授,分享了该试点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建设经验。
AD联盟系列项目启动
图丨从左至右:张仁萍、戴庆、陈晓春、吴猛、谢文敏
AD联盟成立后,“脑健康中心医护人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2025年脑健康青年基金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研究”、“基于脑脊液检测的阿尔茨海默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建设项目”、“‘精诊断 鉴未来’认知障碍分子影像诊断病例分享”系列项目随之启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彬寅,介绍了“基于脑脊液检测的阿尔茨海默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建设项目”经验。多位专家代表见证该项目的全国启动。
活动亮点:多方共议AD防控未来
活动设置三大讨论环节,聚焦AD精准防筛诊治管理、产业未来发展及联盟战略规划。
《AD白皮书》核心编委团队成员围绕“AD精准防筛诊治管理”话题展开交流讨论。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杜怡峰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作引导发言,潘晓东教授、彭丹涛教授、汤荟冬教授、谢芳教授、张宝荣教授、张楠教授、张巍教授、赵倩华教授从各自深耕领域出发,分享真知灼见。
图丨圆桌讨论:AD产业未来发展
由精准医学联盟秘书长、源墨健康资深顾问郭彤主持,《AD白皮书》副主编、精准医学联盟投资顾问、源墨健康董事张勇作引导发言,吴猛、谢文敏、张仁萍、李金河等产业界嘉宾围绕“AD产业未来发展”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诊治联盟发起人围绕“AD联盟的未来发展”进行充分讨论。由AD联盟主席陈晓春教授主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霞教授作引导发言,汤罗嘉教授、郭协力教授、王莹教授、郑坤木教授、李世平教授、陈旭辉教授、辛佳蔚教授共同为联盟发展建言献策。
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王波,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指导委员会主委、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饶克勤担任本场活动主持。
展望:为健康老龄化注入创新动能
《AD白皮书》的发布与AD联盟的成立,是我国应对AD挑战的重要里程碑。未来,通过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社会协同,AD精准防诊治生态建设将助力降低疾病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正如《AD白皮书》前言所述,唯有构建覆盖全周期的精准管理体系,方能实现个体、家庭与社会三维度的健康共赢。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