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不仅给受众带来视听盛宴,同时也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助推器。
2024年以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管促规范,以扶促发展 ,有效拓展了网络视听发展新空间,全面推动了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建章立制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网络视听行业在管理部门、创作机构和播出平台等共同努力下,通过持续完善的政策引导扶持、“艺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交互,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
总局始终坚持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建设并举,加快构建网络视听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省市网络视听管理机构协同管理,持续夯实内容、技术、数据等安全监管底线,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让网络视听空间更清朗。其中,总局主导相关政策的出台,持续释放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早在2022年11月24日,总局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微短剧具有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要按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进行管理,并从许可准入、备案管理、规划引导、内容审核、行业自律、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内容审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024年初,总局制定出台了《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细则》,进一步细化审查标准。
2025年2月,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 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根据微短剧行业发展实际,按照国产网络剧片分级监管、重点监管原则,对微短剧按三类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以差异化、精准化管理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同时,网络视听平台不得上线传播未标注许可证或备案号的微短剧,也不得为其引流、推送。
在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10项重点工作中,“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在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上下功夫”被放在重要位置。其中,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成为全行业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今年网络视听领域的一件大事,对于推动行业精品化、规范化,更好促进微短剧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针对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新业态出现的新问题,总局以组合拳的形式和一系列管理举措,为网络视听以及微短剧创作者指明了创作方向,为网络微短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鼓励微短剧从业者不断探索创新,用精品内容赋能各行各业,共同培育良好的微短剧发展生态。
强化管理机制是推动网络视听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强化管理职能则是必要手段,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基础上,齐抓共管已成为网络视听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抓作品与抓环境相结合
网络视听作为当前最具成长性的新媒体业态,同样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既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关口,也要通过持续创新实现行业发展。
2024年以来,针对网络视听领域出现的部分作品低俗媚俗、质量低下、内容违规、知识产权侵权等现象,总局坚持“抓作品”和“抓环境”相结合,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创作提升,推动管理机构、平台、行业、创作者等全链条齐抓共管,其核心要义就是营造良好创作生产生态,共同构建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比如,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以“管理提示”的方式,对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推动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2024年10月31日,针对部分中老年题材微短剧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冲突、传递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等现象,管理提示提出“三鼓励、三扭转”的管理要求,并鼓励创作家庭情感、健康生活、养老等贴近老年人生活实际的题材作品。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霸道总裁”微短剧的管理提示强调,要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创作表现企业家群体的微短剧;要主动设置议题讲好历史上和当代中国企业家故事。12月7日,针对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等现象,要求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12月20日,针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等问题,管理提示要求加强片名审核,并分别在导向、体例和艺术上提出新要求。
2025年3月,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2025年第一个管理提示,强调微短剧创作要“爽”而有度,并要求微短剧创作要“接地气”,不能悬浮,要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一系列举措既有对不良现象的剖析,也有对遏制不良倾向的具体手段,其根本用意旨在提升全行业对精品创作的再认识、再强化。
在此背景下,网络视听平台持续推进微短剧内容治理,对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以及相关违规账号及时治理。仅以2025年2月为例,抖音平台累计拦截下架违规微短剧543部;红果短剧下架130部;微信平台、哔哩哔哩等平台均及时下架违规微短剧。
多项政策有效激发行业活力
除了管理措施之外,总局在扶持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同样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2024年初,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多个创作计划,有力地引领了微短剧创作方向;同时,指导主要网络视听平台出台“反哺”措施,通过现金补贴、流量扶持、商业服务等方式,引导市场分配机制由流量推广向内容创作倾斜,并推动精品微短剧走入电视大屏……
多个创作计划的推出,在全社会引发微短剧热潮。“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让微短剧拍摄地成为众多网友打卡点;“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让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有了全新的载体;“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则搭建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互动的重要桥梁。
2025年初,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深入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跟着微短剧学经典”“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微短剧里看品牌”以及“微短剧里看非遗”六大创作计划。
这些计划将释放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巨大潜力,进一步丰富微短剧的题材类型和内容样态。
“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将推动微短剧融入科普知识和科学精神,在全社会掀起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热潮;“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创作计划,将推动微短剧与中华经典古籍、名著名篇等传统文化相融合,用新表达、新手法、新技术融入新时代精神;“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将赋予微短剧以非遗特色,增强其文化内涵,让非遗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焕发新生机,促进其活态传承。
在此基础上,总局通过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季度、年度推优等活动,鼓励更多主旋律、正能量的网络视听节目脱颖而出,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持续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微短剧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是观剧需求发生了变化,观众的不同需求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机遇;另一方面是总局采取更多扶持政策和举措,引导网络视听创作根植于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凸显人文精神、培根铸魂的优秀网络视听文艺精品。
网络视听作为新兴文艺形式,同样承担着价值引领功能,总局本着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的理念,管扶并举推动更多网络视听精品涌现,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内容审美需求,推动网络视听产业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