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显示, 春天,尤其是3月份左右,是耳石症高发期! 耳石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发作后又该怎么办?今天的科普你一定要看

PART. 0 1

春天多发的耳石症到底是啥?

出现这4个症状要高度警惕

在医学上,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耳石症导致的晕,可以从4个方面鉴别:

1️⃣ 良性: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但头晕恶心的过程很痛苦,外出有跌倒风险;

2️⃣ 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几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

3️⃣ 位置性头一动就晕,比如早晨起床时,半夜翻身时,躺下的一瞬间,抬头、低头时出现晕感,而头部静止时晕感消失;

4️⃣ 眩晕:即晕的感觉是天旋地转,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走不成路。


之所以春天易发耳石症,专家们分析,这个现象可能与日照时间、激素波动等因素有关,经过一整个冬天,人们接受日晒的时间偏短,体内维生素D含量容易不足,就易发生耳石症。

理论上,任何能导致耳石脱落的因素,都可能诱发耳石症,比如激素水平变化,血压、血脂波动等,这些因素可使内耳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耳石症。

PART. 0 2

“耳石”≠ “耳屎”

耳石非常小,每个人都有

很多人对此病不是很了解,经常反问医生:“我经常掏耳朵,怎么还会有耳屎?这里说的“耳石”并不是耳道内的“耳屎”。耳屎是在人体外耳道内,耳石则来源于我们的内耳,两者相差甚远。

耳石的本质是无机碳酸钙结晶,这些小结晶原本紧紧粘附在内耳中,一些诱发因素比如疲劳、外伤、内耳缺血、年龄较大、骨质疏松等,会让这些小结晶脱落,掉到旁边的半规管里,头位改变时,耳石就会因重力作用在半规管里滚动,产生加速度,出现眩晕。当我们保持头部静止,耳石随重力掉到最低处时,便不再滑动,眩晕就会消失。其实“耳石”每个人都有,正常情况下它们位于耳内椭圆囊和球囊的耳石膜上。耳石非常小,只有大约20-30um,比灰尘还要小25倍以上。


PART. 0 3

发作后,首选手法复位

但复位后可能还是会晕

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可自愈,多数人在发病后一周到一个月内,眩晕感会自动消失。不过,耳石症发作后很痛苦,千万不要硬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耳石症治疗法:

1.复位治疗(首选):通过医生手法复位或机器复位,多数患者当场见效。

2.前庭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头部运动训练,增强内耳前庭系统的适应能力,减少眩晕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3.药物治疗:虽然药物治疗不能根治耳石症,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酗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少耳石症的复发。

耳石复位后为什么仍头晕?

1.耳石残留或未完全复位:复位后部分耳石仍残留在半规管内,或是复位动作未能完全有效地将耳石放回正确位置,导致持续头晕感。

2.前庭功能未完全恢复:耳石复位后,前庭系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3.伴随其它引起头晕问题:有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耳部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病。

4.心理因素:即使耳石已经复位,心理上的担忧可能会使患者更加敏感于任何残留的不平衡感,特别是做转身、躺下、起床等动作时。有的患者长时间没有得到系统诊治,可能会继发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

5. 年龄因素:在老年人当中,由于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及前庭功能的退化,影响耳石复位后的恢复过程。


注意:耳石症是会复发的,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可以阻止耳石症复发的方法。如果有类似症状再发,需及时去医院复位治疗,寻找复发的诱因,无需有额外的心理负担。

耳石症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一些恶性眩晕,如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一旦误诊为耳石症就会延误治疗时机,错失抢救机会。所以,患者不要盲目判断自己是耳石症,还是应该尽早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治疗。

来源:萧山医院、健康萧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