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31
快看,自闭症家庭又出新政策了!
对曾生育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针对性宣教;
首次突破年龄限制,延长康复救助年龄至 16 周岁;
每个县区至少设立 1 所特教学校,鼓励建设特教幼儿园;
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每生每年补助不低于 1500 元;
最近,《江苏省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8年)》出炉,推动建立完善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体系。
同时,大米和小米还发现,目前中国已有多个城市已经出台了类似方案,政策涵盖自闭症儿童早筛、诊断、教育、就业、托养方方面面!
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突破
江苏省方案在落实国家七部委《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全程关爱”模式。
整合既往政策(如《江苏省精神卫生条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强化筛查网络,深化融合教育,为全国提供 “江苏经验”。
01
01首次将孤独症关爱服务覆盖从儿童到成年的全生命周期。
02构建 “筛查 — 诊断 — 康复 — 教育 — 就业 — 托养” 全链条保障机制。
03打破既往仅针对儿童阶段的康复救助限制,形成贯穿一生的政策支持网络。
方案由省残联、教育厅、民政厅、人社厅、卫健委、医保局、团省委、省妇联八部门联合牵头,2025 年在无锡、苏州、常州等 9 地启动试点。
2026-2028 年全省推广。目标到 2028 年底,实现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体系全省覆盖。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底中国残联公办厅公布的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名单中,江苏省有苏州、无锡、南京栖霞区和扬州市宝应县4个市(县、区)入围。
不过,各试点城市重点探索方向稍有不同:
苏州市:出台《苏州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构建 “1+10” 关爱支持网络,覆盖筛查、康复、教育、就业、托养全链条。
常州市:发布《常州市深化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目标 2025 年建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涵盖早期干预、融合教育、就业托养等。
靖江市:作为全省试点,发布 “二十条” 措施,涉及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六大方面。
其他试点地区:无锡、南京栖霞区、连云港、海州等 7 地探索全程服务路径。
邹小兵教授此前参与苏州市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会议
全流程服务重点举措
01
早期筛查与诊断
构建 “基层初筛 — 妇幼机构复筛 — 专科医院诊断” 三级网络,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初筛,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承担诊断职责,形成 “筛查 — 诊断 — 康复” 闭环管理。
2024 年全省儿童孤独症筛查率达 97.32%。
2025 年起强化家长 “第一责任人” 意识,重点对曾生育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针对性宣教。
02
延长康复救助至16周岁
延长康复救助年龄至 16 周岁,纳入长期护理保险;
确保孤独症儿童全员参保,落实门诊特殊病报销。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机构,通过租金减免、水电气暖优惠降低运营成本,全省规范提升超百家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动态监管服务质量。
03
融合教育支持,
高中生每年补助不少于1500
实施 “一人一案” 入学保障,通过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全覆盖。
每个县区至少设立 1 所特教学校,鼓励建设特教幼儿园。
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每生每年补助不低于 1500 元,资助全覆盖。
依托中职学校设立职业教育融合资源中心,开发适配职业技能课程,探索 “医康教” 一体化模式。
04
就业与托养服务
针对大龄孤独症青年,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并给予税收优惠,依托 “残疾人之家” 开展辅助性就业。
开发社区日间照料、居家托养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托养机构,健全分层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孤独症人群纳入低收入、残疾人补贴范围。
05
家庭支持与社会融合
提供心理疏导、喘息照护等家庭支持服务,排查监护缺失家庭并提供临时救助。
打造 “家、校、社、医” 联动机制,建设融合示范社区,通过公益慈善力量营造友好社会环境。
全国已有多地出台此类政策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或地区出台了针对孤独症人群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以下是具体信息整理:
01
深圳市
时间:2023年10月
措施:《深圳市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
方向:《方案》提出31项具体措施,重点突出“支持”的概念,支持孤独症患者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支持家长、支持孤独症患者融入社会。
核心措施:
1.对适龄孤独症儿童适学能力评估和入学、转学工作,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入读特殊学校等方式,配备助教陪读老师,确保深圳户籍孤独症儿童100%接受义务教育。
2.适当提高普通门诊年度支付限额;优化医保个人账户使用条件,家长医保个人账户所有余额均可按规定用于支付孤独症患儿医疗费用。
3.建立孤独症社区寄宿制托养模式。设计300个托养床位,对无自理能力的重症孤独症实行机构集中托养服务。
02
安徽芜湖
时间:2024年8月
措施:发布《芜湖市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成为安徽省首个推进孤独症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城市。
方向:《意见》从筛查诊治工作体系、康复治疗服务体系、融合教育保障体系、大龄就业支持体系及托养照护管理体系5个方面,提出了16项举措。
核心措施:
1.筛查与康复:建立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体系,提供初筛、复筛、诊断及康复闭环服务;0—15岁孤独症儿童可享受康复救助,康复机构达14家,年救助标准最高2万元/人。
2.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学前至中等职业教育十五年一贯制教育,推动融合教育“一人一案”。
3.就业与托养:探索大龄孤独症群体职业康复路径,建设托养中心,试点社区融合示范项目。
4.社会融合:创新“家-校-社-医”联动模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用人单位税费优惠。
目前进展:2025年1月获批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计划2025年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03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时间:2023年10月
措施:发布《关于加强孤独症群体全生命周期关爱的实施意见》。
方向:从全面筛查、科学康复、融合教育、帮扶就业等4个方面发布12条措施,加强孤独症人员关爱服务。
核心措施:
1.开展儿童孤独症普遍筛查,将孤独症儿童的早期筛查纳入儿童健康体检各阶段、各环节,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
2.实行孤独症儿童动态管理。依托“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全面掌握辖区内孤独症儿童情况,对确诊的孤独症儿童开展随访服务,原则上3岁以下每3个月一次,3岁及以上每6个月一次。
3.开展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为符合条件的未满7周岁孤独症儿童提供连续的康复训练补贴练补贴,孤独症儿童每月最高补贴3600元,每年最高补贴36000元。对不具备义务教育入学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凭教育部门出具的缓学或休学证明,享有康复训练补贴的年龄放宽至未满9周岁。
4.开展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能力测评,确保具备相应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交流活动,做好孤独症儿童顺利由特教学校、康复机构向幼儿园、普通学校过渡的支持性工作。
5.对孤独症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参加灵活就业社会保险的,按规定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整理|涛涛
编辑|Zoey_hmm
你还知道哪些城市发布了此类政策吗?
评论区分享出来
让更多家长知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