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峰教授刚上任两年,就被免去了浙大校长的职务,成为教育部的副部长,不少网友质疑杜江峰教授把浙大校长当成了自己仕途晋升的跳板,根本没想过要好好建设浙大,也正因钱校长的突然离开,才让外界对浙大新校长的任职格外期待。
在此之前,笔者已经在网上刷到过很多篇关于“浙大下一任校长”合适人选的文章,其中同济大学现任校长郑庆华院士和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的呼声最高,而这两人不仅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而且均与浙江、浙大有着深厚的渊源。
其实看到这里就能明白,家长们对于浙大新校长的最大期待,就想希望这名校长要么本身就是浙江人,要么就是浙大毕业的,总之必须得了解浙江、了解浙大,才能管理好浙大、发展好浙大,只可惜这样的心愿终究是要落空了。
“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校长?”新校长任命,家长评价褒贬不一
浙大新校长的任命公布刚发出来,网上就已经吵的沸沸扬扬了,先来说一下这位新校长的基本信息:马琰铭,延边大学的本硕,曾任吉林大学副校长。要说这吉大也是985,马琰铭院士也有4年管理985高校的经验,从这方面来说,担任浙大校长也并非能力不足,可为何大家对于马琰铭院士担任浙大校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且明显“贬”大于“褒”呢?
笔者翻阅了网上很多评论,发现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很多浙江本地人觉得:“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的校长?”多数当地家长都认为,管理和发展好浙大的前提是了解这所学校、了解这块土地。
第二个原因是对马琰铭院士出身的质疑,就因为他来自东北地区,就有网友说出了这样的话“东北籍贯自带经济衰退的病毒”,这也是导致网上争吵声此起彼伏的关键所在。
第三个原因,是对马琰铭本身水平的质疑,因为马琰铭院士的本硕均来自延边大学,不少网友觉得一个高考只能考上延边大学的人,能力能强到哪里去?这种“学历血统论”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并不稀奇,只是没想到能严重到影响新校长上任的程度。
新任校长是否合格,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对于以上三个原因,笔者认为还是个人偏见大于客观事实的,首先对于“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校长”这个问题,无论是网友还是当地的家长,都应该明白一个事实,高等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流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促进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至于“东北籍贯自带经济衰退的病毒”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因为一个人的籍贯就要质疑他的所有成就,这已经脱离客观事实的探讨了,而是明目张胆的“歧视”,如果因为一个人是东北籍贯就否定他的一切,那太空的宇航员、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体制内杰出的工作者,岂非都要设立一个“禁止东北籍贯”的隐形门槛?但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跟籍贯之间或许有关系,但绝不会成为充分必要条件,更不能成为否定一切的前提。
至于对马琰铭院士水平的质疑,笔者认为,当我们想评判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做某件事的时候,还是要牢记一句话——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很多网友只看到了马琰铭院士延边大学的本硕,却不了解他38岁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就当选了中科院院士、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本硕毕业于延边大学后,马琰铭院士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后又成为副教授,马琰铭院士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对科研事业的推动都是不容忽视的,至于是否适合做浙大的校长,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现在就下决断显然为时过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