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近段时间的印度对华态度也开始转变。
近期,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莫迪详细阐述了印中关系。
虽然双方有分歧,但是在过去40年来,我们一直努力确保分歧不会演变为争端,这就是为何会强调加强对话的原因所在。
不得不说,莫迪这一态度的转变,属实让我感到有点意外。
要知道,在中印关系上,一直都是我国主动提到双方的友好历史,如今居然出现印度“抢台词”的情况。
对此,我国也对印度表示了赞赏。
去年10月,中印高层在喀山会面,为改善和发展中印关系作出战略指引。
中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符合两国28亿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在莫迪表态不久之后,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向中国示好。
苏杰生表示,分歧不应演变为争端,竞争不应该升级为冲突。
不难看出,如今的印度是闭口不提当年的边境争端,而是改为分歧。
也就是说,印度已经意识到改善中印关系的重要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印度决定改变对华态度?
其实很简单。
【印度对华态度大变,闭口不提边境】
第一,在过去几年的冲突中,印度没有占到便宜。
原本以为印度得罪中国后,美国会给予相应的资源。
结果美国除了对印度出口一些天价武器之外,压根就不计划对印度转移任何军事技术。
就连经济上也没有给予印度一定的扶持。
这让印度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
美国现阶段似乎并不计划推进所谓“印太战略”,而是选择战略收缩。
在特朗普没有“一统北美”之前,大概率是无暇东顾了。
而印度近代受西方殖民思维影响极大,思维逻辑也是按照西方帝国主义那一套来。
如果让印度在博弈中获利,就会像西方一样选择掠夺。
如果让印度在博弈中吃亏,那印度就会变得老实起来。
这也是中印冲突后,印度老实了几十年的原因所在。
第二,美国的战略出现了变化。
在拜登执政时期,印度可以配合美国搞“印太战略”。
明里暗里对中国下手。
可是在特朗普卷土重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美国很少提及“印太战略”。
这在莫迪看来,美国大概率是要放弃印度了。
更别提特朗普此前还点名印度,让其做好“无差别关税”的准备。
这真的是印度拿美国当亲哥,美国拿印度当表弟。
这样一来,印度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
继续盲目跟随美国,印度将会陷入不利的局面之中。
第三,印度认清了中印的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此前印度对于中印实力差距的认知严重不足,误认为同为人口大国,印度可以取代中国制造。
为此不惜投入巨资,发展印度制造业。
结果发现,印度不是中国,印度更加无法取代中国。
于是,印度在对待中印问题上,选择保持理智,而不是盲目挑衅中国。
再加上此前发生了一件,让印度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重要事件。
按照印度媒体此前公布的消息,印度从以色列进口一架大型无人机。
在越过中印边境对中国展开高空侦察之后,却和这架无人机失去联系。
最初,印度以为是被解放军击落,没想到这架无人机的指挥权被解放军接管。
在中方的指挥下,这架无人机返回印度机场降落。
【印度从以进口的无人机,一度失联】
这对于印度而言不亚于是晴天霹雳。
印度人万万没想到,一架大型无人机,还没捂热乎,就被解放军直接拿走了指挥权。
从常理上来说,这件事是印度人先犯了错。
毕竟,印度直接派出无人机采取高空侦察,说得难听一点,这已经属于入侵。
我国没有直接将其击落,就已经很给印度面子了。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将印度的无人机还给印度,而不是直接摧毁。
在笔者看来,这其实就是我国给了印度一个“下马威”。
一是出于中印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印度主动对华示好。
我们也不愿意破坏中印关系回暖的祥和景象。
二是中国将无人机归还给印度,就相当于对印度发出警告。
不要以为印度在背后搞小动作,我们一无所知。
其实中国对于印度在边境地区做的一些小动作,完全是了如指掌。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难道这个时候不应该隐藏自己的实力么?
如此一来,印度就对中国的军事力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不排除日后会再度渲染所谓“中国威胁”的可能性。
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按照中国人的行事风格。
能让外界所知道的,基本上都不是最先进的,这才符合中国人的行事风格。
或者说为何没有将印度进口的无人机截获,进行深度研究?
说实话,没有必要。
在无人机领域,放眼全球,就算是美国生产的无人机,也未必敢自认为领先于中国。
大家可曾记得去年珠海航展上,我国展示的全新无人蜂群系统?
且不说战斗力如何,就问大家一点,美国有么?
没有!
【珠海航展,全新无人机系统亮相】
同时在无人机领域,美国的无人机有我们的无人机型号多么?
同样没有!
既然我们的无人机已经足够强大,还有必要研究别人的么?
也没有!
这就相当于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今的现状。
咱们还有必要购买国外新能源汽车,拆解后深入研究么?
也没有必要。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电池技术还是智驾,国外新能源汽车似乎还存在不小的问题。
不得不说,中国此次让印度在失去指挥权之后,自行飞回印度机场这一招,确实属于“杀人诛心”。
面对这种情况,印度自然进一步认清了中印之间的实力差距。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印度会主动提到历史,并口口声声表示不希望和中国出现冲突。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实力得到提升。
以及美国在印太战略上的态度有了改变,才导致印度对华态度发生转变。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斯上任后首次外出访问,选在了亚太。
日前,赫格塞斯已经抵达菲律宾。
而且赫格塞斯可是在“美菲共同防御”一事上,声称两国必须“并肩作战”,以此来应对“中国威胁”。
代表着美国还想继续通过菲律宾,来牵制中国。
并且在赫格塞斯访问菲律宾之际,美日菲可是在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作为回应,南部战区也在南海举行一次例行巡航。
正告菲律宾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
对此,马科斯要听清楚了,中国用实际行动加警告的方式,奉劝菲律宾不要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美防出访亚太,首访菲律宾】
永远要记住“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
同时也别忘了,乌克兰为了西方的目标,与俄罗斯进行三年多的军事冲突。
如今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美国不仅要拿走乌克兰的矿产资源,还要拿走乌克兰的石油、天然气和基建。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乌克兰没有给美国偿还1000亿美元之前。
所有乌克兰人都要给美国人打工。
甚至在偿还1000亿美元之后,乌克兰人只拥有国家资源每年50%的收益。
而菲律宾与乌克兰不同,菲律宾没有乌克兰那么殷实的家底。
既然如此,菲律宾幻想让自己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充当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付中国的“桥头堡”,不仅仅是引火烧身这么简单,很有可能会让菲律宾彻底大变样。
毕竟,中方不会给菲律宾任何可乘之机。
换言之,南海局势的和平稳定由我们来守护,域外的任何逆流注定翻不起太大的风浪。
而印度眼看美国在亚洲地区,并未将自己视为首要外交对象。
印度政府为何还要用热脸贴冷屁股?
更别提中国推出一带一路之后,力求和东盟以及金砖组织共同发展。
印度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依旧和中国不对付。
那未来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浪潮,将和印度没有任何关系。
更别提中国AI大模型超越美国AI,如今已经在中国掀起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
如果得以顺利普及,将会重新制定全球工业的规则。
届时,包括欧美在内的工业老牌强国,就要选择和中国加强合作。
否则欧美将会在AI介入工业系统之后,逐渐处于落后的地位。
而印度从来不缺乏野心和雄心。
眼看中国发展的有声有色,印度如果继续和中国交恶,等同于是和未来的印度失之交臂。
因此,印度对付态度会发生改变,属于情理之中。
毕竟,这个世界无论何时,永远讲究拳头大的才是大哥。
印度也很清楚,如今的美国已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反倒是中国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印度这种“墙头草”一般的存在。
往往会主动迎合与改变。
不为别的,只为将来可以分自己一杯羹。
所以,印度对华态度发生转变,核心目的还是需要中国可以带着印度吃香喝辣,而不是让印度继续处于中国的对立面,让印度发展陷入困境之中。
按照这种情况来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此前与中国有矛盾或者有分歧的国家和地区。
选择与中国和解,甚至会像印度一样,主动对中国示好。
但是也不排除会有一些类似于菲律宾这样的存在。
那就是冥顽不灵,依旧坚信美国会扶持自己的蠢货。
试问,美国如果真的会扶持合作伙伴以及盟友。
特朗普还会选择占领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以及墨西哥么?
【特朗普很坚决,必须拿下加拿大】
还会在明知对进口汽车征税,其实就是要盟友的命,依旧进行到底么?
别看特朗普将征税的理由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就是为了搞钱。
换句话说,在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
美国需要盟友。
当美国自身都难保的时候,那盟友就是美国嘴边的一块肉。
随时要吞掉盟友来保全自己。
这就是美国,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而印度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对华态度,多年后,印度一定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骄傲和庆幸。
而印度此次转变对华态度,也给其余国家打了个样。
与中国合作,真的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和中国不对付,只会作茧自缚,自己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而且通过中印关系出现变化的情况,我们也能看得出来。
有的时候,遇到挑衅时,我们有能力强。
我们越是强硬,那些挑衅者就会越发变得更乖一点。
只有中国强硬起来,对手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