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涛在华语乐坛有望成为第2个刀郎,甚至赶超过刀郎,因为他们的共同点有七。



我梦野艳齐敢这么说,绝非是信口开河。

时下的马健涛现在正已进入了火爆期。

众多的歌迷蜂拥而至,每天,在他的名下都在成千上万地涨粉。

前些日子,他粉丝量还在460万上下徘徊,如今,他已经突破了506万。他的歌曲的传唱度,也是非他人所能相比。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2025年最火的一首歌,就是他作词作曲的《搀扶》。

这一点,我梦野艳齐也是有依据的。

时下,据关注华语乐坛的自媒体人李璋透露,2025年全网音乐排行榜排在第一的就是《搀扶》。 更令诸多的音乐人不能不服的是,他说,在网络歌曲排行榜中排在前四名的歌曲,马健涛,他一个人就占了三首歌,这分别是《搀扶》、《你本来就很忙》、《童年老家》,可以说,他碾压了天下众多明星大腕。



由此,我梦野艳齐可以断言,已被有些人捧上神坛的刀郎都得望洋兴叹。

而且,他说,这可还不是哪个专家评委给评出来的,这是全国网上播放的歌曲,由网友们一个一个地给听出来的。



而马健涛之所以能够红火到如此地步,我分析—— 他打的是悲情牌,打的是怀旧牌,打的对所爱之人对弱者对有恩于他的人的感恩牌。

这是一个突破口,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的领悟和运用。

他抓住了人类心灵的弦线。 离婚,并没有让他颓废,相反,使他得到了一种跃升的契机。

他与刀郎几乎有着同样的际遇。

翻开他们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他们都属于草根歌手,他们都曾在歌厅卖唱,他们都曾奋挣于这个社会的最最底层。



马健涛曾因一场大病险些死掉,刀郎也曾经因为妻子的离去伤心过度,而借酒浇愁而产生过严重的腹积水而也是险些死掉。

马建涛人生的低谷期,妻子一个月的收入不够在深圳租房的费用。 而刀郎更有10年被打压得只能退隐江湖。

又正是他们的如此相同之处,使他们都相近的赢得了世人的同情。

这也是他们的共同点所在,也是他们的成功的根基所在。

生活的艰难,命运的坎坷,没能将他们击倒,他们同样都是在困境逆境窘境中坚持了下来。

他们都是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放弃初心。 如今的刀郎已经登上了他的事业的顶峰,而马建涛也在向他的顶峰攀登。

由此,我梦野艳齐敢预言,有朝一日,马建涛只要持之以恒,绝对有可能赶超上刀郎。

而支撑我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他们二人有明显的共同点。

他们都是草根出身、都是在自主创作、而且都是借助网络走红,且坚持独立的风格、也在不断的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一、马健涛出生于河南农村,16岁自学吉他,17岁到杭州酒吧当服务员,后辗转多地从事音乐工作,经济困难。

刀郎则出生于四川资中县,父母是文工团工作人员,但早期也经历漂泊,在酒吧驻唱,1995年到新疆发展,初期在新疆发行专辑,未获广泛关注。 两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早期生活艰辛,都是通过自身努力进入音乐行业。



二、两人都是在自主创作。马健涛作为独立音乐人,擅长多种乐器,自己创作、编曲、制作歌曲,如《杀阡陌》《我这一生》等。

刀郎同样以创作见长,作品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等,歌词和旋律均为原创,且后期转向幕后制作,培养新人。 两人都具备很强的创作能力,身兼歌手和制作人。

三、在网络走红方面,马健涛的歌曲如《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改编版在网络上迅速传播,2024年《搀扶》通过短视频平台爆红。

刀郎2004年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没有传统宣传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彩铃下载迅速走红,2023年《罗刹海市》更是通过某音等平台创造播放量纪录。

两人都是借助了网络平台实现突破,尤其是短视频时代的传播效应。

四、在坚持独特风格方面,马健涛融合闽南风格与乡村布鲁斯,尝试多种音乐元素,如《拜拜了您嘞》。

刀郎则将新疆民族音乐与流行结合,后期作品如《山歌寥哉》融入评弹、昆曲等传统元素,坚持民族化路线。

两人在音乐风格上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不随波逐流。

五、在争议方面,刀郎曾因音乐风格被主流乐评人批评,引发“雅俗之争”。马健涛则因《搀扶》被指抄袭,涉及多首歌曲的争议,虽然他否认,但舆论对其创作真实性产生质疑。 两人在职业生涯中都经历过公众的批评和争议。



六、此外,两人在情感经历上也有着相似之处。马健涛在2024年离婚,创作《搀扶》时正处于婚姻破裂期;刀郎早期婚姻失败,后来与朱梅共同生活,情感经历影响了其创作。

这也可谓是他们的又一个共同点,即情感经历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七、在坚持自我风格的突破方面,刀郎在《山歌寥哉》中尝试传统文学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而马健涛则更多是在流行框架内融合了不同元素。



好了,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 感谢您的收看。梦野艳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