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蛋
剧集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权力转移”。短剧的爆发式增长不仅以分钟级叙事争夺用户注意力,更让演员生态发生颠覆性变革,冲击着传统影视的选角逻辑与人才壁垒。
非科班出身的素人凭借优秀的作品一朝成名,新人演员借助竖屏的风口大展身手,还有部分演员通过短剧赛道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这种演员生态的流动性,正倒逼行业重新审视专业与流量、科班与天赋的辩证关系。
值此之际,星番特别推出「短剧破壁者」系列,对话短剧赛道内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演员。追问他们:当短剧演员批量“上桌”,他们能为行业注入怎样的新鲜血液?面对急剧变化的的影视环境,个体的生存法则又是否会更加残酷?
「短剧破壁者」第二期对话者:马秋元。()
“与其执着标签,我更在乎今天这场戏状态对不对。”说出这句话时,马秋元刚结束一天的拍摄工作。
从经济学专业“误入”短剧行业,到被观众称为“短剧一姐”,她用了三年时间。这三年里,她塑造过古灵精怪的少女、冷血反派的黑莲花、飒爽果决的女将军,却在人气巅峰时选择了撕掉标签,重新出发。
“我想演病娇,演小人物,甚至纯校园剧。角色越极端,越能挖掘自己的可能性。”面对骨朵的镜头,马秋元毫不掩饰野心。此时站在短剧与长剧十字路口的她,一边是驾轻就熟的流量密码,一边是未知的挑战与质疑,而她的选择,依旧如当年那个倔强的行业新人——
“我就是要多拍多试,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01
意外入行
“我能进入这个行业,真的是个意外。”谈起最初的契机,马秋元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宿命感,仿佛命运的齿轮早在某个午后悄然转动。
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她,原本与表演毫无交集,直到某一次,同学推荐她兼职拍摄信息流广告,她才第一次接触到了镜头。那时候,马秋元甚至还分不清机位和走位,只能靠观察和模仿来硬扛,时刻担心自己会出错。
“我当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拍摄这件事很新鲜,能够穿漂亮的衣服,体验不同的生活。后来随着拍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变多,我才发现,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越暗藏着很深的学问,需要我自己去悟、去参透。”
真正拍摄信息流广告之前,她对表演的认知还停留在表层,但很快,那份玩票的心态就被表演的魅力击碎,奇妙的角色代入感让马秋元彻底爱上了表演。只不过,非科班的背景也让马秋元的起步充斥着挑战,家人的担忧、行业的竞争、自我怀疑的压力接踵而至。
“我的家人曾经担心过,我一个人去闯荡一个周围人都不熟悉的领域,会不会很辛苦,会不会碰壁,我的肩上扛着的压力并不小。”
后来,是马秋元骨子里的倔强在支撑着她不愿放弃。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班训练,她就自己疯狂补课,研读经典剧本、反复观看优秀演员的表演片段、在片场主动向导演和前辈请教。在那些优秀导演、编剧和演员朋友的影响下,在马秋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逐渐懂得如何融入角色,有了更多表演上的感悟。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秋元的这份倔强也让她最终等来了机会,《小魔女秋元》的导演正是看中马秋元身上未经雕琢的灵气,主动邀请她饰演女主角。剧中,她将少女的天真与狡黠拿捏得恰到好处,播出后迅速收获一批忠实观众。面对观众的支持,马秋元更是充满感激,直言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表演真的能够打动人。”
如今,在获得广泛认可后,马秋元也依旧保持着新人的谦卑。在总结当下的状态的时候,她腼腆地说:“前方道阻且长,马秋元还需继续努力。”
02
角色是烟火,表演是修行
每年上千部短剧上线,观众注意力如流沙般难以捉摸,有人不得不接戏刷脸,有人在渴望减产求精。而面对“流量”的稍纵即逝,马秋元却逐渐摸索到了在高产出中保持角色新鲜感的方法,从古装到现代,从甜宠到权谋,她塑造的角色总是类型多样,每个都带着鲜明的性格印记。
《黑莲花上位手册》中,她饰演步步为营的宋昭,冷厉眼神与指尖轻捻袖口流苏的细节,让观众既恨其手段又怜其孤寂;《桃花马上请长缨》里,她化身女将军宋惜惜,既有世家贵女的端庄,又有战场杀伐的凌厉。
“很多人通过古装角色认识我,但说实话,我对古装和现代戏没有特别的偏好。每次拿到剧本后,我都会先看人物能不能让我共情,她们的故事一旦打动我,我就想要把她们‘活’出来。比如,宋惜惜是贵女也是将军,何青青是平凡却坚韧的女孩……”或者说,即便在快节奏的短剧行业中,马秋元始终拒绝“速成式”表演。
即使手握不少短剧爆款,马秋元依旧以新人自居,她认为自己能做到的,只有用心对待自己接下的每一个角色,不辜负每次的拍摄。就像在拍摄《桃花马上请长缨》期间,剧中有非常多高难度的打戏,马秋元起初总是打得不够漂亮,她便反复调整动作,抽出时间多练,相信勤能补拙。
戏外的马秋元同样将“较真”贯彻到底。她常常在剧组与主创团队讨论细节,为角色梳理成长脉络。“短剧的拍摄时间确实非常短,但我也会尽可能多的跟编剧、导演探讨角色的背景、成长路径和心路历程。在现场,我们经常能碰出新的想法,比如某句台词换个语气,或者某个动作加个小设计。”某种程度上,马秋元觉得自己十分幸运,遇到的合作伙伴都是特别好的人。
当被问及“短剧一姐”的称号,马秋元则显得格外清醒,她告诉骨朵:“行业里优秀的人太多了,我们作为演员,能做的就是不断给大家输出好的作品。”在流量为王的短剧江湖,马秋元始终坚持给自己的每个角色注入“呼吸感”,这是她穿过行业喧嚣的锚点,也是她深爱演员这一行业的原因。
03
静待花开的人生哲学
“人的一生充满路口,要做出很多不同的抉择,我很庆幸自己始终在向前走。”从竖屏信息流演员到短剧演员主力,再到逐步接触长剧,马秋元的这些选择起初都不为外人所理解。
当同窗纷纷进入投行、咨询公司时,她带着简历叩开一个个剧组大门;当家人担忧“娱乐圈水深”时,她在寒冬的片场裹着军大衣啃剧本。这种近乎自虐的较劲最终化作荧幕上一个个鲜活角色,观众惊讶于马秋元的“剧抛脸”,却鲜少有人知道,每个眼神流转背后,藏着她与角色长达数周的灵魂对话。
虽然短剧市场的爆发让许多演员成为了行业红利的受益者,但也让这些演员直面争议,被质疑只需“美美亮相”就能吸粉。实则短剧的表演其实难度并不低,观众的耐心有限,演员必须在一分钟内让角色立住,每一帧表情都不能浪费。
对于未来,马秋元的目标更是非常明确,那就是打破舒适区,挑战更复杂的角色。她相信热爱就会让人充满力量。“大家可能看我在很高强度的拍戏,但这其实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现在从事的这份工作,我很享受工作带给我的充实感,因此并不会觉得很苦、很累。我不舍得错过任何一个好角色。”
享受工作状态的马秋元,现在很少会有闲下来的时候。不拍戏的时候,她会跟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约朋友一起聊聊天。最近,马秋元还养了一只名叫胖虎的小猫,这只小猫成了她最好的减压神器,马秋元常常在家陪着胖虎玩。
采访尾声,骨朵问及马秋元如何看待“野心”这两个字。她毫不避讳:“野心不是坏事儿,人要有目标才能有前进的动力,谁都会希望自己能够在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我也一样。我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直不断前行的力量,我认同自己的野心,并且为之努力。”
一如她的人生格言——“只管努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