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两个月前,在四川青城山景区,一名男子突发冠心病倒地不起。危急关头,一位年轻游客挺身而出,通过30分钟的急救,将生病男子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3月30日,封面新闻联系上救人的年轻游客——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王钰耀,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成功抢救的第一位患者,面对危急,站出来救人是医学生的本能。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王钰耀。受访者供图

30分钟两次除颤,急救突发疾病游客

“救命啊,有人晕倒了……”时间回到今年1月22日14时许,王钰耀在青城山景区下山途中,走到四望观景点附近时,听到了前方传来呼救声。

“周边有些人在围观,一个中年男子倒在地上,旁边一对母女在惊惶失措地呼救。”王钰耀回忆当时的场景说。

面对紧急情况,身为医学生的王钰耀没有丝毫犹豫、挺身而出,迅速俯下身查看晕倒男子的情况。“当时就发现他呼吸脉搏都消失了,没有自主意识,情况很糟糕。”王钰耀告诉记者,在得知男子有吸烟史后,且晕倒前突发胸痛、呕吐等症状,他初步判断男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就是常说的“冠心病”。


王钰耀在青城山景区对男子进行急救。受访者供图

“就像溺水一样,也有一个抢救的‘黄金三分钟、六分钟’,好在那名男子刚刚晕倒。”王钰耀说,由于病情紧急,他来不及多想就展开了施救,同时组织其他游客拨打120,寻求景区紧急调度AED设备。

王钰耀记录的抢救节点显示,这场救援持续了半个小时。除了人工心肺复苏外,小王还运用AED设备进行了两次除颤。

“第一次除颤男子没有反应,我就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到了第25分钟的时候,第二次除颤后,男子就恢复了微弱的呼吸和脉搏。第35分钟的时候,他的意识恢复了,再次用AED检测时,设备显示他的生命体征已经平稳,不用再进行除颤。”王钰耀说。

又过了一会儿,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将男子送医做进一步治疗,王钰耀也主动与急救人员同步急救信息。小王规范的操作获得了急救医生的高度肯定,更为患者后续成功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


突发疾病男子被120送往医院。受访者供图

“虽然是第一次救人,但每个医学生都会挺身而出”

“谢谢您,在危难时刻用双手托住了我丈夫的生命,也托住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希望……”3月中旬,获救的男子和妻子专程从四川赶到重庆医科大学,将一封感谢信与一面印有“妙手仁心承大爱,争分夺秒续新生”的锦旗送到了王钰耀手中。

“虽然我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收到被救人的感谢还是很高兴。”王钰耀颇为自豪,这是他学医以来在课外的第一次实操,也是他成功抢救的第一位患者。

王钰耀的见义勇为行为还得到了家人、同学和校方的肯定。“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还会站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王钰耀认为,救死护伤是每个医学生都会做的本能行为。

现在,王钰耀是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儿科方向)大四学生,今年22岁,“接下来,我还是会继续深造,希望可以学习到更扎实的知识、技能,为广大患者服务。”

同时,他也建议公共场所,特别是地理位置较偏远的景区,都应配备齐AED这类专业急救设备,为突发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多保障,争取更多救援时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