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的危害巨大,好发于椎体、腕部和髋部。其中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主要是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有些患者多次发生骨折,且这些骨折常常发生于“低暴力”情况下,如轻微跌倒等。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似乎不可避免,但骨质疏松却可以有效防治。

如何远离这种“静悄悄的疾病”,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专家给出了建议。

提升骨峰值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受出生后营养、发育甚至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低之分。

研究表明,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骨密度峰值和中年以后的骨丢失率,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两个关键点。因此,在骨骼成长期尽可能增加骨量,提高自己骨密度峰值,就等于给老年骨钙流失打下了预防量。


骨密度峰值越高,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定期查骨密度

45岁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应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测,以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 骨密度检查注意事项 #

检查当天最好在餐后2-4小时,不要佩戴金属饰物, 如手机、手表、磁卡、腰带、硬币等;避免近期服用肠道不宜消化吸收的药物,如钡剂、钙剂及椎管造影剂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前期准备充分可以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

合理补钙

钙是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为维持骨骼的强健,补充充足的钙质是基础

许多人认为,钙补得越多,人体吸收得越多,形成的骨骼也越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促进人体骨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补再多钙也无济于事。

钙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吸烟、饮用咖啡或浓茶、过量饮酒、有服用激素类药物习惯的人,以及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者,钙吸收会减少。钙摄入并非越多越好,补钙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切忌滥补。

去正规医院就诊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经检查发现骨量减少者,应去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症专科或专病门诊就医,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看病时,应带好所有的病史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规范治疗,降低危害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注意适当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每天至少15分钟)、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

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地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至少需要一年,曾经有骨折的患者,疗程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定期去医院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复查比如检查血钙、血磷,必要时拍X线片,或者是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骨密度测定和骨转换指标,以判断治疗效果和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下留言。

作者介绍

高爱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

简介:骨科后备学科带头人,骨科医学博士,南医大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医大专职副教授,现任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助理。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骨折学组副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复杂颈腰椎疾病、脊柱侧弯及脊柱微创的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诊治,尤其在脊柱内镜技术方面有较高造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