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又对“开疆辟土”产生了兴趣,直言“对吞并加拿大这件事是认真的”,甚至放出一张囊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的“大一统”地图。副总统万斯和夫人日前更是不顾丹麦反对,强行登上格陵兰岛的美军基地。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突然又提出主权问题?这种操作,真能帮美国实现“再次伟大”吗?
表面上,特朗普的“领土牌”打得荒诞——加拿大是主权国家,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地,美国凭什么说吞就吞?但仔细看,这套组合拳的时机和逻辑都透着算计。最近,特朗普政府正对加拿大和欧盟挥舞关税大棒,仅对加拿大就加征了25%的关税,理由是“加拿大乳制品保护政策损害美国利益”“美加贸易不公平”。然而,加拿大和欧盟这次没打算忍气吞声,反而准备硬刚到底。特鲁多政府公开表示“加拿大绝不会放弃主权”,欧盟也计划对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贸易战打到僵局时,特朗普突然甩出“领土主权”这张牌,本质上是在创造“不对称筹码”。加拿大和欧盟可以反制关税,但如何反制美国对领土的声索?特鲁多总不能说“那我也要吞并阿拉斯加”吧?这种策略就是流氓战术:当你发现对方能和你一起出拳时,就突然掏出一把刀,逼对方认怂。特朗普的“刀”就是军事实力,而加拿大和格陵兰岛连“刀鞘”都没有。
别以为特朗普只是口嗨。他对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野心,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驱动。先说加拿大,这个国家看似地广人稀,实则全球原油储备、铀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以及足以影响国际市场的木材和农产品。特朗普曾抱怨:“美国每年花2000亿美元补贴加拿大,他们却连边境线都要用尺子画直了占我们便宜!”这话看似疯癫,却暴露了他的真实目标:通过主权控制,将加拿大资源彻底纳入美国供应链,同时消除北美自贸区的最后一道壁垒。
至于格陵兰岛,战略价值更直接。岛上不仅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储量约3850万吨),还扼守北极航道的咽喉。随着冰川融化,北极航线商业价值大幅提升,成为连接欧亚的“新苏伊士运河”。谁控制格陵兰岛,谁就能在北极资源争夺中占据优势。特朗普说得直白:“格陵兰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拥有它!”为了这块冰封之地,美国副总统万斯甚至不惜硬闯,也要登上岛上的美军基地,对着驻军高喊“美国需要更强大的北极存在”。
万斯在格陵兰岛演讲时,不忘搬出老套路:“中国和俄罗斯对这里虎视眈眈,只有美国能保护你们!”这话半真半假。中俄确实在加大北极投入——俄罗斯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北极航道全链条基础设施,中国则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与俄、北欧国家合作开发能源。但中俄的北极策略是基于国际法和商业合作,而美国却想直接吞领土。丹麦学者奥贝里说:“特朗普的领土要求严重违反国际法,是要在从巴拿马到北极画一条军事控制弧线。”
然而当万斯用“中俄威胁”为美国辩护时,格陵兰岛人根本不吃这套。新当选的自治政府公开表态:“我们不想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美方的行为缺乏尊重。”丹麦国防大臣更是怒斥特朗普“离谱”,强调“盟友不该如此施压”。其实谁都明白,美国扯上中俄,不过是想给霸权行径披件“正义外套”,就像当年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入侵伊拉克一样。
从威胁吞并加拿大到强登格陵兰岛,特朗普团队的操作让人联想到19世纪的殖民主义。那时候列强们也是这么干的:先宣称“某地资源对文明世界至关重要”,再找个借口派兵登陆,最后插上国旗宣布“自古属于我国”。没想到2025年了,这套剧本还能在美国复活。
但这种“复古”恰恰是美国对霸权能力衰退的焦虑。彭博社直言,美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严重依赖中国,15种矿产100%靠进口,29种超50%依赖进口。当中国对镓、锗等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立即陷入被动。特朗普看似在“开疆辟土”,实则是想用19世纪的手段解决21世纪的供应链危机——抢不到技术优势,就直接抢矿。
问题是,世界早就不吃这套了。中国外交部早就明确表态:“北极事务应由北极国家共同协商,反对任何国家将地缘政治带入北极。”相比美国赤裸裸的武力威慑,中国选择与俄罗斯、挪威等国合作开发北极能源,用商业合同而非航母战斗群扩大影响力。
特朗普的“领土狂欢”就是一个过气明星的复出表演——动作夸张、台词老套,还总觉得自己能镇住场子。但现实是,加拿大不会乖乖当“第51个州”,格陵兰岛也不会为美军基地欢呼,就连丹麦这种小国都敢对超级大国说“不”。不过,这场闹剧倒是给中国提了个醒:当霸权主义者发现游戏玩不过你时,他们真的会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