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几年国内野生鱼资源衰退得太厉害,导致现在想在江河湖泊中看到成群的野生鱼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在2024年9月,有位湖南衡阳的网友在网上晒出的照片却引发了大量争议。这位衡阳网友在当地水库中捕获了大量的苦胆鱼,但他一条都没有吃,而是全都用来喂鸡、喂鸭,这一做法让不少网友直呼浪费,甚至还说他违法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据了解,苦胆鱼在学术上叫作鳑鲏鱼,是鲤科鳑鲏属的小型淡水鱼类,在我国从南到北的江河湖泊中均有广泛分布。这种鱼体型很小,成年之后的体型通常在5到8厘米之间。虽然体型小,但它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在每年春季水温回升时,鳑鲏鱼便会进入繁殖高峰期。因此,每年秋天就会在野外水域出现鳑鲏鱼大爆发的现象,形成非常壮观的鱼群。
虽然鳑鲏鱼在我国水域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却长期不受美食爱好者的欢迎。究其原因,主要和它口感太差有关。鳑鲏鱼吃起来带有明显的苦味,并且它体内的细刺特别多,在吃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会被鱼刺卡喉,给吃它的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再加上它的体型小导致出肉率极低,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这让它在国内长期被当作小杂鱼,不仅在餐饮市场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在垂钓圈中也因为喜欢闹窝而被讨厌,导致很多钓友在钓到鳑鲏鱼后,宁愿把它扔回河里都不会带回去吃。
鳑鲏鱼虽然因为肉质带有苦味而很少有人吃,但它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的鱼类,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它完全可以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它的苦味主要来源于内脏和腹腔内的黑膜,只要在烹饪前去除这些部位,并用盐或料酒稍加腌制一会儿,就能有效去除大部分苦味。在江南地区,有人会将处理干净的鳑鲏鱼用油炸着吃,或者直接红烧,这样做出来的鳑鲏鱼非常美味,吃起来一点苦味都没有。
从营养价值来看,鳑鲏鱼富含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每百克鳑鲏鱼肉含有20克左右的优质蛋白,这个含量甚至超过了鲫鱼、鲤鱼等常见淡水鱼种。更难得的是,鳑鲏鱼体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成分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功效。
对于这样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鱼类,如果仅仅因为味道苦就将它喂鸡、喂鸭,实在是有些浪费了。大家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烹饪加工方式把鳑鲏鱼的食用价值发挥出来,而不是当作家禽的饲料。对于这位衡阳网友有没有违法的问题,只要他没有使用电鱼、药鱼等明令禁止的捕捞方式,也没有在禁渔区捞鱼,那么他的行为就是合法的。
鳑鲏鱼本身拥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就算被大量捞走也能迅速恢复种群,再加上它也不是保护动物,因此不存在捞鳑鲏鱼会违法的情况。尽管如此,在当前野生鱼类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将可食用鱼类大量喂鸡、喂鸭的做法虽然不违法,但多少有些浪费食物的感觉。
随着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这几年来,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要想让国内的生态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还是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对于野生鱼资源还是要爱惜一些,如果自己不吃鱼,那就不要捞,留给其它掠食性鱼类吃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