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来同济就是为了造车,

现在我在从事智慧驾驶决策的研究,

9月我就要‘上岛’读博啦!”

来自国豪书院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的

2021级本科生陈逸

成功直博至同济大学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从事“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连续5个学期专业第一

蝉联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个人一等奖

国际奥林匹克互联网学科竞赛

“理论力学”竞赛个人二等奖

还达到中国马拉松大众精英标准

让我们一起来看“奔跑”男孩的汽车梦

“我一直特别喜欢汽车,尤其是想设计汽车!”

2021年,怀揣着造车梦想的陈逸

进入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专业

希望通过更基础的力学学习

赋予未来从事汽车研发更多可能


“强基班会注重强化基础课程。”

陈逸介绍到,与普通力学专业不同

强基班需要学习

更注重逻辑推理论证的数学分析

“老师希望我们不只是把数学

当作解决力学问题的工具,

更能去探究底层的数学逻辑,

探索力学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样基础性的课程设置

也为陈逸的未来塑造了

更多的可能性

“我有一门上了三年的课

——《科研实践》。” 陈逸介绍说,

强基班还十分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从大一开始,老师会讲述学科前沿理论

教授文献搜索、阅读、分析等

还会组织模拟学科竞赛

让大家对科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大二开始本研贯通的衔接

让学生们进入研究团队

和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一起做课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让陈逸感觉

“渐渐具备了一些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我认识到传统发动机技术

已经到达瓶颈,未来的新方向

一定是在新能源或者智能化。”

在面临未来研究方向的抉择时

得益于国豪书院的学业导师制度

陈逸通过邮件成功联系上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洪奕光教授

担任自己的学业导师

“洪老师平常在张江,

我们基本上都是约午饭时间沟通。”

陈逸说,洪老师没有要求自己

跟随他的研究方向

而是会根据自己的想法

很耐心地给予科研规划建议

在一个多月的频繁面谈中

陈逸最终确定了未来的方向

——多智能体系统控制

专注、坚持、目标

陈逸用这些关键词形容

自己的本科生活

“每学期10几门不同方向课程,

要学会转变学习态度和方法。”

作为学院的朋辈导师

在为学弟学妹们答疑之外

陈逸也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他说,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专注度

并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

相对重要的学习当中

正是这种转变,成就了他后来的好成绩


这个转变过程中

还有一个因素影响深远

陈逸说,“跑步是

我在大学里收获的最好的一件事!”

从中距离到马拉松

他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

经历一次次“撞墙”之后

越跑越远,越跑越快

未来人生赛道上

他会带着这种成就感和执行力

在学业和工作中

越跑越稳,越跑越快

离自己的“汽车梦”

越来越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