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它是一组以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支配运动的肌肉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群。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面对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如行走困难、容易跌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瘫痪,只能长期卧床。而且,这种疾病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让他们陷入自卑、绝望的情绪中 。
探寻根源:为何双脚会麻木萎缩
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在肌肉的正常功能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就像切断了肌肉获取 “指令” 的通道。例如,脊髓前角细胞受损,这是神经传导的关键环节,一旦受损,神经兴奋冲动无法正常传导到肌肉,肌肉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就会逐渐萎缩 。这种萎缩往往起病较急,进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就像枯萎的花朵,迅速失去生机。
肌源性肌萎缩:肌肉本身的病变是导致肌源性肌萎缩的主要原因。在肌营养不良患者中,由于基因缺陷,使得肌肉细胞中的某些关键蛋白缺失或功能异常 。这些蛋白对于维持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就如同房屋的梁柱。当梁柱出现问题,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肌肉逐渐失去力量,开始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长期缺乏运动对于肌肉来说,就像被闲置的机器,会逐渐生锈老化。肌营养不良患者由于肌肉无力,活动量大大减少,双脚的肌肉长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肌肉组织得不到足够的刺激,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长,就会逐渐萎缩,进而导致双脚麻木,感觉功能也受到影响。
中医解锁关键穴位,激活双脚力量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找这个穴位时,我们可以先找到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即犊鼻穴,然后向下量 4 横指的距离,在胫骨前嵴外侧 1 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按摩时,可用大拇指指腹按在穴位上,稍微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按摩 15 - 20 分钟,每天 1 - 2 次。它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和运行,为肌肉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用手沿着内踝尖往上推,推到有个明显的骨头拐弯处,再往上 4 横指宽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按摩手法可以是双手拇指同时按住双侧穴位,沿胫骨内侧缘后方上下推动,也可以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摩 5 - 10 分钟,早晚各 1 次 。刺激三阴交穴能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滋养肝肾,强健筋骨。
委中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当我们屈膝时,在膝盖后方的横纹中点处,很容易就能找到委中穴。按摩时,可先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两侧的委中穴,力度以穴位稍微感觉酸痛为宜,每次按压 10 - 20 次;也可以把两手握成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委中穴,每次叩击 20 - 40 次 。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的功效,对改善下肢痿软、疼痛等症状有帮助。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按摩时,双腿屈曲,用双侧拇指或中指同时按住双侧承山穴,向上向深处点压推按,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晚 1 次 。承山穴有助于调理肠腑、理气舒筋,能缓解下肢肌肉紧张和麻木感。
中医治肌营养
在肌营养不良的治疗中,中医展现出独特优势,从整体调理入手,实现标本兼治。中医认为,肌营养不良源于肝肾亏虚、脾胃虚弱及气血不足。北京同世堂张建忠中医治疗肌营养不良有五十年的治疗经验,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案——“健脑止萎汤”。“健脑止萎汤”等中药方剂,运用黄芪补气固表、当归补血活血、枸杞子滋补肝肾等天然药材,根据患者体质精准施治,有效缓解症状。中医治疗不仅关注症状改善,更致力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激发自我修复能力,从根本上优化患者身体状况,延缓病情发展。且中药副作用小,适宜长期调养,为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