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一份在2019年怒斥"暴徒止步"遭上门涂漆抹黑、汽油弹袭击的报纸。乱港分子当年所犯下的暴行,至今仍历历在目。


2019年大公报讯暴徒在湾仔掷汽油弹

然而,这家始终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心私营媒体,如今却因为批评李嘉诚,再次遭到舆论大规模的辱骂和围攻,实在是令人不解。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从天津迁至香港,历经辛亥风云、抗日烽火、建国大业,始终恪守"忘己为大、无私谓公"的创刊精神。



作为中国新闻史的活化石,它见证过林白水"说人话、说真话"的报人风骨,记录过同仇敌忾的抗战呐喊,更在1949年率先升起五星红旗宣告新时代的到来。

从揭露重庆较场口惨案到直击香港国安立法,三个世纪以来,《大公报》始终和中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为民族大义和祖国利益而发声。



回望1941年《大公报》获密苏里新闻奖时,张季鸾提出的"四不方针"至今振聋发聩:"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新时代的"不卖"恰体现在拒绝为资本利益背书,"不盲"则彰显于戳穿伪市场主义画皮。《大公报》的五连问字字珠玑发人深思,显然是摸了某些人的老虎屁股。

从揭露重庆较场口惨案到直击香港国安立法,三个世纪以来,《大公报》始终和中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不忘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本的初心。



大批网络水军以"市场自由"为名,对《大公报》展开人格抹杀。这些看似分散的声浪,在算法推送下汇聚成围剿爱国媒体的信息洪流。

有人说:美国禁售ASML是用法规来禁止的,有法规禁止出售港口吗?人家卖了就来骂,大家看不懂卖自己东西为啥要挨骂?《大公报》爱国,为什么不自己出钱买下这些港口呢?



有人说:让一个跨国公司跟美国硬扛,合适吗?以家国情怀让一个企业跟美国硬碰硬,万一招致报复打压,欧洲几千亿的损失谁来赔?

有人说:随便给人戴帽子,什么汉奸,卖国贼不好吧,要对自己的言行负点责任。一个加拿大人,卖了自己的私产,加拿大没有急,也没有骂他是“加奸"。

还也有人说:李超人多年来向内地累计捐款300多亿,光捐建的汕头大学就花了100个亿,请问《大公报》又捐了多少钱呢?



不仅如此,某些法律掮客正试图将《大公报》的监督报道曲解为"侵害商誉"。但依据《港区国安法》第23条规定,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经济行为均不受言论自由庇护。

这些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网络打手和水军,对《大公报》肆无忌惮的进行恶毒攻击,其本质是企图以舆论私刑取代司法审判,这在普通法体系下已涉嫌"妨碍司法公正"。

当然,我们也看到:仍然有很多爱国人士力挺《大公报》的立场,与“商业自由”、“企业没有国界”等歪理邪说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刷到"爱国有罪"的荒谬言论时,《大公报》像一座迷雾中的灯塔,照亮着香港最应坚守的文明底线。面对谩骂与威胁,却从未妥协。

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生效后,明确禁止分裂国家、颠覆政权、恐怖活动及勾结外国势力等行为。针对媒体的暴力袭击被定性为“恐怖活动”,当年的乱港分子大都已认罪伏法。



时隔六年后,再次遭到大规模辱骂和舆论围攻,而今《大公报》的这番遭遇似曾相识,却又更加令人费解。这些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