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冷战时,美国收拾苏联,像打地鼠一样精准——一锤一个准。可现在,面对中国,它连锤子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砸。制裁?中国越打越强。脱钩?美国自己先疼。这回,轮到美国头大了!
苏联没熬过“美式套路”,一步一坑,最后全线崩盘
在1983年3月23日,里根总统在白宫郑重其事地抛出一个名头闪闪发光的计划——“战略防御计划”。
这名字太高大上,老百姓听不懂,媒体直接给起了个绰号:“星球大战”。这个名字好记,也贴切,因为它听起来像是要把打仗这事儿搬到太空上。
但真相是,这玩意儿并不打算真去太空里打仗。美国搞这个计划的真正目的是干什么?就俩字:吓人。吓谁?苏联!
“星球大战”要建导弹拦截系统,从太空监控,到地面拦截,搞得像是未来战场模拟器。那时候苏联还真信了。1984年,苏共中央决定全力应对,宣布启动多项高技术武器研发项目。这一吓之下,苏联开始疯狂烧钱。
据后来的经济数据估算,苏联为了追赶美国的这个虚拟战略,每年军费占GDP的比重高达25%。而那个年代,他们国家的粮食还需要从加拿大进口,人们吃饭都紧张。
1985年到1990年,苏联GDP几乎停滞。1989年苏联财政赤字突破1200亿卢布,而出口创汇却连400亿卢布都不到,基本属于喝西北风还要“买宇宙飞船”的节奏。
更离谱的是,“星球大战”计划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完成部署。美国那边一边画饼,一边用“预算不够、技术障碍”拖着,反倒是苏联自己信了、跳了、累了。
时间推到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这一出兵,把美国的机会送到嘴边。卡特政府马上宣布恢复“硬遏制”政策,提供情报、武器、资金支持给阿富汗反抗力量,尤其是资助“圣战者”。地理上,阿富汗是苏联的南边门户;战略上,这一战彻底耗干了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声誉。
苏军驻阿期间损失惨重,估算伤亡超过10万人。而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到1989年苏联撤军时,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士兵士气低落,财政几近崩溃。苏联为了维持驻军和战争支出,每年额外支出超过150亿卢布,而它当时全国财政总收入不过1300亿卢布。
外有“星球大战”穷追猛打,内有阿富汗战线泥潭难拔。苏联的经济、军事、外交“三线崩溃”。
最终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这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在“美式遏制”之下,轰然倒塌。
而美国,一套组合拳打完,赢了冷战,得意洋洋。
但这套剧本,后来再拿来试图“照搬”到中国,却发现完全不好使。
中国不是另一个苏联,美国的“复刻打法”全崩了
2018年,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政府高调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理由是“贸易不公”,但本质就是试图用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崛起。
第一波加税涉及34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紧接着,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一个接一个。到2020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总额高达5500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近70%。
理论上,这样的制裁能把一个经济体打疼。但中国没有慌。国务院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对策,稳定出口企业,调整产业链结构。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逆势增长7.9%,达到了4518亿美元,居然不降反升。美国反而吃了哑巴亏,美国消费者承担了超过90%的加税成本。
2023年,中国GDP达到17.8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6.9%。而2012年这一比例仅为11.3%。在这期间,美国经济增速平均为2.1%,而中国则高达6.2%。
制造业方面,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4.7万亿美元,连续十四年世界第一。更关键的是,中国制造不再只是“贴牌代工”,而是在新能源、电子、机械装备等领域,全面掌握核心技术。
再看服务业,202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7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突破54%。服务外包、金融科技、文化出海成为新支柱。也就是说,中国不只是制造大国,还是服务大国。
产业结构的优化让中国在面对外部打压时,有了足够“抗打击能力”。这一点跟当年的苏联天差地别。
更重要的是,苏联经济体系封闭、外贸比重极低。而中国是全球化的中心。2023年中国是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6.3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超过8000亿美元。一旦有人要“经济脱钩”,那不是脱离中国,是脱离世界。
美国2019年开始推动“脱钩”,结果到2022年中美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7584亿美元。这就像你说要分手,结果对方生意越做越大,你自己倒先失业了。
2020年,美国芯片禁令正式实施,试图从高科技上“卡脖子”。短期看确实造成了一些冲击,但中国企业迅速展开国产替代。
2023年,国产芯片自给率提高至31%,新能源汽车、电动设备、光伏产品出口额突破4000亿美元。
美国以为它拿的是当年对付苏联的剧本,结果却发现,中国这边根本不是那一出戏。
一人打团战,队友全跑偏,美国真成“独角戏”
冷战时期,美国在全球拉了一整条遏制苏联的“黄金联盟线”。北约组织打头阵,东南亚条约组织、中东的中央条约组织一个接一个。连北极熊活动的范围都被压缩得喘不过气。
到了对付中国这边,美国也想“重操旧业”。
2021年,美国提出“印太战略”,试图整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打造对华新联盟。然而2023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公开表示欧洲不应在中美之间“做选边站”。他这话一出口,拜登脸都绿了。
德国总理朔尔茨2022年11月访华,带着多个德企高管,直接签下数十亿美元大单。德国工商联合会公开表示:“不可能脱离中国市场。”
英国首相苏纳克原本被寄予厚望,结果上任后不仅不提“中英冷战”,反而在2023年恢复中英高层对话。
印度表面上参加“印太会议”,背后却在金砖国家峰会和中国热络得很。连美国的“五眼联盟”老朋友——澳大利亚,在更换政府后也悄悄修复对华关系。
一个“美式朋友圈”变成了“名存实亡俱乐部”。
更关键的问题是:冷战时西方可以全方位封锁苏联,因为苏联几乎没有任何关键性的全球经济联系。但今天,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轴心。一旦全面脱钩,那不是“围堵中国”,而是“封杀地球”。
2023年,中国出口全球的集成电路、锂电池、电动车、光伏组件,都位列世界第一。苹果、特斯拉、英特尔等巨头依赖中国市场。谁敢真说“断就断”?资本第一个反对。
这还不够,美国内部也乱了。一边是国会嚷嚷制裁,一边是企业高管拼命飞中国抢订单。嘴上喊“新冷战”,脚下却跑去谈生意。两面都要,哪有这种好事?
结局就是,美国人现在是举着冷战的大旗,却没人愿意跟他站队。全球化时代,再想“带头打团战”,结果一回头,发现自己站在舞台中央,唱的是独角戏。
中国不是苏联,美国也不是1980年代的那个美国。这场博弈,早就换了剧本。现在的世界,不是打谁就能赢,而是看谁活得更久、更稳、更有韧性。
参考资料
中国比苏联“难对付”,他们这两个原因说对了-新华网-2023/04/12
综合国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统计局网站-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