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政治家跟毛主席的差距在哪?斯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认为,毛主席身上比传统的政治家多了“智慧”。

的确政治家们很擅长政治手段,这一点在美国的政客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与毛主席比起来,总归少了一些格局与智慧。

当年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走的举步维艰,俨然陷入了困境,毛主席从战争中走来,早已练就了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



想要打通外交瓶颈,就必须要改善中美关系,毛主席深知这一点,于是热烈欢迎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

并进行了秘密谈话,没想到,美方竟然在偷偷录音,顿时场面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毛主席身上。

1. 美国偷偷录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外交状况很不乐观,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中苏是哥俩好。



而美国又跟苏联不对付,自然对中国没有好脸色,美西方向来沆瀣一气,美国什么态度,其他国家就是什么脸色。

中国直接被放在了对立面上,苍天可鉴,中国并没有要跟哪个国家对立的意思,眼瞅着情况不是太好,毛主席决定要改善中美关系。

当年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中国给美国发出了邀请后,瞬间引来了各国的关注,尼克松接不接成了世界热搜榜第一名。



对于中国的邀请,尼克松并没有过多犹豫,便定下日子同意了,打算在1972年的2月,前来中国访问。

时间是七天左右,中美关系在这一刻算是破冰了,要知道,前20多年,美国跟中国处于没交流的状态。

别说关系降到冰点了,就压根没开始过,尼克松的如期而至,无形中表明了中美的关系进入了新的篇章。



尼克松是乘坐“空军一号”到来的,一同前来的还有尼克松的夫人,前去迎接的乃周恩来总理。

双方第一次会面便形成了友好的局面,中国在迎接尼克松上,没少下功夫,务必要让这位美国总统感受到诚意,并给予相应的诚恳回应。

因此当尼克松走下飞机时,映入眼帘的就是浩浩荡荡的仪仗队,还是海陆空皆有的盛大规模。



对比起其他国家的迎接仪仗队,中国明显超出了规格,采用了超高级的迎接模式。

足足有三百多人组成,可想而知尼克松不震惊都难,其实中国是满怀诚意的,想要真正的做到,关系回暖。

不拿出诚意是万万不行的,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那时候的身体已经算不上好了。



但为了国家能迈步向前,毛主席并没有懈怠工作,也没有让病情影响到判断力与智慧。

只是意外来得太突然,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时,发生了一次令人胆战心惊的休克,即便这样,毛主席硬是调动出最好的状态,跟尼克松见面。

不单单是为了展现诚意关系破冰,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进行会谈,那就是“台湾”。



能不能谈拢决定了中美的关系发展,谈话的过程很是愉快,尼克松和毛主席聊得热火朝天,然而关键时刻,美国的一个人员口袋里,忽然传出了刺耳的电流声。

好家伙,要知道此次谈话,可是严禁带录音机等设备的美国的这一行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严重点吧,是外交事故,所以在场人拿不定主意,都看向了毛主席,只要一声令下,便会作出反应。



可万万没想到,如此紧张的场面,毛主席照旧泰然自若,与尼克松轻松聊天,似乎刚才的电流声只是错觉。

毛主席的态度,令众人明白这是给对方留面子,毕竟中美走到会面这一步不容易,“录音”只当是一个乌龙。

该说不说,毛主席的控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着实令人佩服,怪不得斯诺说,毛主席身上有智慧感。



如此胸襟以及格局,的确是普通的政治家学不来的,但有的人就好奇了,既然美国之前跟中国没交流,为何尼克松会愿意前来访华呢?

2. 中苏关系“暴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质明显是跟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因为中国的不同,所以美西方就组团排挤。

不怎么搭理中国,以至于,中国除了跟苏联关系比较近之外,就没别的国际友人了。



尤其是新中国刚成立之际,跟苏联的关系比较密切,愈发令美西方抱团孤立中国,可中国的外交一直想要跟其他国家打好关系。

奈何对方根本不接茬,导致中国的外交前进一步都很困难,毛主席看在眼里却不急。

他深知这种局面维持的了一时,却维持不了一世,果不其然,法国率先与中国建交,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国善良,更多的是美西方国家的松动,且法国还是典型的西方国家。

这一年是1964年,但这一年也发生了很多转变,法国建交、中苏爆雷都是在同一年的时间点。

很难说是凑巧,中国和苏联之前的关系还算不错可随着边境问题喧嚣尘上,苏联也逐渐走起了“歪路”。



先是在北京谈判的时候,仗着自身强大,要这要那,一点都不愿意退步,主打一个连吃带拿,半点不客气。

中国可不惯着,谈判自然以失败告终,之后又是边境冲突,珍宝岛爆发了武装冲突后,中苏的关系也彻底冷却了下来。

接二连三的“欺人太甚”中苏已经撕破了脸。



3. 中国打开外交局面

中苏吵架闹冷战,旁边围观美国简直不要太高兴,因为美苏也很不对付,两个国家轰轰烈烈的军事备战赛,还历历在目。

苏联很强大,美国也很强,两个强国不是说干仗就干仗的,顾虑显然有很多,但美国的心眼子比苏联多长了好几个。

很会利用舆论造势,而中苏关系恶化,也让美国嗅到了机会,对于中国美国并没有采取“敌视”的状态。



敌人的敌人是可以联手的,于是美国暗暗发出了交好信号,毛主席立马就察觉到了。

跟美国交好,对当时的中国好处多多,只要跟美国打好关系,苏联就不敢肆意妄为。

中美两国是要碰面的,不过,碰面之前,美国需要先探个路,基辛格博士就是探路人。



基辛格博士来的很是静悄悄,展现了美国的诚意后,又悄咪咪的回去了,在中国看到了诚意,便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世界对于这种变化是震惊的,苏联同样预感大事不妙,果真收敛了很多。

信息来源:
50年前毛泽东与尼克松都谈了啥?
来源: 北京晚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