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月27号,这一天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边是中国外长王毅和法国外长巴罗在北京会面,两人就经贸、气候等多领域合作展开交流,法国还表达希望中国在俄乌问题发挥更积极作用。
另一边马克龙在巴黎召开“志愿者联盟”峰会,原本宣称邀请37国派兵介入乌克兰局势,讨论对乌军事援助以及停火后驻军等敏感话题。可让马克龙没想到的是,最终参会国仅27个。
美国没有派代表出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家公开反对,出兵计划陷入僵局。中法外长握手,能否给中法合作和俄乌问题带来新的转机?巴罗此次访华能否实现他的目的呢?
«——【·马克龙喊37国派兵·】——»
马克龙在27号召开的“志愿者联盟”峰会,这场峰会主要是聊乌克兰局势,什么时候给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有停火后派兵这种敏感的话题。派兵这件事情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军事部署、国家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开始说邀请了37个国家派兵,要是真的有那么多国家响应,乌克兰的局势肯定又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到开会那天,实际来的只有27个国家,一下子少了10个国家,其中美国就没有派人来,而美国作为国际上的大国,这次居然没有派人来。
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直接公开反对派兵。意大利外长更是直接,说没联合国授权,意大利肯定不参与。这也不难理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里有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没有授权就参与军事行动,意大利很有可能会被国际舆论围攻,还有可能会引发政治和外交麻烦。
克罗地亚总统也表态,克罗地亚士兵绝对不会去乌克兰。从这些国家的态度能看出来,欧洲各国在对乌的问题上,想法是不一样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美国的战略·】——»
美国不来估计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不想太早陷入更深的军事行动,觉得现在深度介入的话,不符合自己的长期战略。也许它在等更好的时机,或者想通过别的手段来左右乌克兰的局势,而不是直接派兵。
美国在国际中,一直是说一不二的角色,国际会议上要是少了他,那影响力直接就大打折扣,这次峰会也没有例外。不光美国不给面子,欧洲的一些国家态度也十分强硬。
欧洲各国的反对也是担心自己国家的安全受到影响,派兵去乌克兰就等于把自家军事力量暴露在一个充满未知的环境里,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国家不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害怕军事介入乌克兰,会带来经济和政治风险。
军事行动很烧钱,对国家的经济很有负担,而且在政治上,一旦处理得不好,国内民众肯定会不满,政府的支持率也得跟着遭殃。这次马克龙搞的峰会,把欧洲各国在对乌问题上个的分歧暴露的彻彻底底。
«——【·中法外长北京握手·】——»
同样是27号,北京来了个贵客,法国外长巴罗。这次会面可不是普通的见面,正好是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时候,中法两国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些方面合作不少。
现在处在这个新的阶段,这次会面就像是给未来的中法关系指了条路,重要性可想而知。而且俄乌局势还一直僵持着,大家都很关注这次的见面。巴罗到北京后,还去了北京语言大学,参观中法人文交流项目,这说明法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很看重中国。
中法外长见面后,就经贸、气候这些重要问题,讨论了很久,中法的经贸一直合作得不错,双方都想着以后能多合作,多赚钱,法国的高端制造业,还有那些时尚品牌,在中国很受欢迎,中国的好产品、新技术,在法国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气候问题是全球性难题,中法作为大国,肯定得一起出力解决。在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减排这些事上,中法目标一致,利益也一致。通过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一起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出份力,这是大国该有的担当。
这次会面,法国希望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多发挥作用。中国在国际上,一直都是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坚决主张用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我们提出的那些建设性方案,都体现了中国调解国际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能力。
法国这么说,也能看出来国际上都认可我们在俄乌问题上的调解能力。我们一直强调要尊重各国主权,劝各方回到谈判桌前,用对话解决分歧,这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有好处。
«——【·结语·】——»
这次峰会没达到马克龙的预期,不过对俄乌局势影响可不小。峰会把援乌计划的脆弱性暴露出来,也让欧洲想实现战略自主的困境更明显了。俄罗斯外交部已经警告,只要有外国军队进乌克兰,就当是对俄宣战,这话让局势变的更不稳定了。
对俄乌双方来说,国际社会态度一变,他们在战场上的决策也得跟着变。要是乌克兰没足够的外部军事支持,跟俄罗斯对抗就更吃力。俄罗斯也得小心应对国际舆论和可能的军事干预。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没变,就主张劝和促谈,让双方回到谈判桌,中国这个态度,很多国家都是认可的。
信息来源:环球日报——法国外长巴罗任内首次访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法中关系
青瞳视角——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应邀访华 外交部介绍详情
观察者网——王毅会见法外长:支持欧洲坚持战略自主
凤凰卫视——马克龙答凤凰记者:希望中国助力实现乌克兰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