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去了一趟超市,发现以前摆放蔬菜的地方,全部换成了水果,也就是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水果,这个摆放方式,还挺有讲究的,说明水果的利润应该是比较大的,而且需求量也比较大,也许是有利可图,很多的无良商家,也开始动起了歪心思,开始使用“科技与狠活”。



这些无良商家通过包装、染色、虚假宣传等手段,将次果或普通水果变身“网红尖货”,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猎奇心理和健康焦虑进行精准营销。央视近期就曝光6大水果骗局,背后暗藏哪些套路呢?年轻人为何屡屡中招?购买时如何避坑?

1. 藏乌梨(高原黑梨)

普通梨高温烤制变黑,冒充“高原特产”,谎称“富硒抗癌”,售价高达28元/斤,成本不足2元。这样的梨子,买回来,不就是年妥妥的智商税吗?而且很多年轻人,因为有猎奇心理,会去选购。



要知道,这样的梨子经过高温处理会导致维生素流失,可能滋生有害物质,且易腐烂变质。

2. 爆炸桃(裂口冬桃)

次品冬桃裂口后包装成“天然爆浆果”,售价翻倍,裂口处易滋生霉菌,黄曲霉素超标风险达20倍。像这样的水果还是不要去吃的好,以免给身体造成大的一个危害。



而且一些无良商家,还喜欢用“吸收天地灵气”“果肉外露更甜”来欺骗消费者。

3. 金西梅(糖精桃)

把小桃子用糖精、色素、防腐剂腌制,伪装成“进口果脯”,景区售价40元/斤,长期食用损伤肝脏。像这种还有多个名字,比如说黄金果、香槟果、金香果等。



像这样的水果,你还愿意买来吃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去乱买。

4. 辣椒芒(畸形芒果)

辣椒芒,这个本质上也算不上造假,因为它确实还是水果,只不过在生长的时候,可能没有长的那么好。一般这种芒果是因为贵妃芒发育不良,所以变成的畸形果,因果核细如牙签被炒作“稀有品种”,口感酸涩,售价20元/斤。



果农曾将其直接丢弃,而且很少有收购商去收购,如今却成为了网红“轻奢水果”。

5. 金沙果(涂蜡椰子)

椰子剥去外皮涂蜡冒充“金沙江珍果”,售价20元/个,与普通椰子无异。 这种也是经常有人踩坑,但是要知道,这样的水果,也是不能去买来吃的,同样也是妥妥的智商税。



为何这些无良商家专坑年轻人?

首先,就是年轻人的一个猎奇心理,年轻人喜欢拍照分享,而这些水果,也迎合了其社交需求;其次,就是利用年轻人对食疗的盲目信任;最后利用直播带货、景区摊贩通过“故事营销”(如“野生”“高原特产”)制造稀缺感,诱导年轻人去冲动消费。年轻人对水果真实成本缺乏认知,易为“进口”“稀有”标签支付溢价。

购买水果的时候任何避坑?

1. 不轻信“故事”:警惕“野生”“抗癌”“高原特产”等宣传,多数为营销话术。

2. 不买“完美外观”:颜色过于鲜艳(如金西梅)、表皮光滑无斑点(如染色葡萄)的水果可能添加化学物质。

3. 不贪便宜:景区、直播平台的“限时特价”常为次果,建议选择正规商超或电商平台。

4. 不迷信标签:进口水果需有海关检疫码,外文标签可现场扫码验证(如“日本晴王”实为国产葡萄)。



水果本是健康生活的象征,却在资本操控下沦为“智商税”。年轻人需以科学视角破除“网红滤镜”,记住:真正的优质水果无需包装,带泥的苹果比黑钻梨更实在。所以买水果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初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