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它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与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经过了历史的发展,清明节融合了多个传统节日,习俗讲究也变得非常的多,但是其核心内涵没有改变,传承孝道,顺应自然。那么在这样的日子当中,我们应该要讲究一些什么呢?



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习俗就是上坟祭祀,那么为啥要上坟呢?

清明最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观察到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洁”,是阳气升发、草木萌发的节点。周代起,人们在此时祭祀祖先,祈求家族人丁兴旺、春耕顺利。

到了唐代寒食节(禁火祭祖)与清明节合并,最终形成以扫墓为核心的法定节日。为啥要上坟祭祀呢?



笔者记得在《礼记》中记载“祭者,教之本也”,扫墓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通过擦拭墓碑、讲述家族故事,强化后代对血脉根源的认同。

因为清明节,它融合了多个传统节日,所以上坟祭祀的一个时间并没有固定,有的认为应该是在清明节之前,有的认为在清明节当天,还有的认为在清明节后,反正各种说法都有。



当然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历史传统造就的时间也截然不同,所以这也让我们看到清明节祭祀的时间先后的不一。

那清明节前,哪天上坟比较好?

清明上坟,一直有前三后四的一个说法,也就是说本质上,清明节前三天,还有清明之后四天,都可以当做是祭祀祖先的一个时间,但这里既然提到了清明节之前,也就是说清明节的前三天年,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三天来选。



老话说“清明上坟早,子孙福气定不少”,这个早也是告诉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要早一点,但是这个前到底什么时候合适呢?

今年的清明节是在公历的4月4日,那么我们就可以往前数3天,也就是说从4月1日开始,到4月3日祭祀,原则上都是可以扫墓的,此时阳气渐盛,阴气消退,适合与先人“沟通阴阳”。



不过在笔者看来,4月3日其实是最为合适的,因为本身清明节,它是没有上坟祭祀的一个说法,只不过融合了寒食节,这才有了上坟祭祀的说法,所以按照年历史传统来讲,在寒食节上坟祭祀是最符合历史的。

它刚好就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也就是清明节前。像具体的一个时间:应该就是公历的4月3日,上午7点-下午3点,此时阳气充足,光线适宜,尤其上午9-11点(巳时)为吉时,此时“天地清净”,适合祭拜。



上坟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因为地区的不同,所以祭祀的流程也不一样,一般像在我们当地,在上坟祭祀之前,也就是清明节之前,会整理坟莹、添土培新,象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也隐喻“修坟如修身”,提醒后人珍惜当下、传承文明。整理坟莹当天的话,一般是不祭祀的。

到了上坟祭祀的哪天

第一步,准备鲜花(菊花、百合)、清茶、素果(青团、糕点)、香烛、纸钱、扫帚、红漆小桶(传统认为塑料工具不敬)。



第二步,摆供祭拜,先祭拜山神土地(守护墓地的神灵),再按辈分顺序上香、献茶、供果,行“三拜三叩”礼(合掌下拜、屈膝磕头)。

第三步,焚香烧纸 纸钱需完全燃尽,避免山火隐患;若当地禁火,可用鲜花替代。

返程注意事项:避免直行经过娱乐场所或菜市场,忌随意拍照(尤其墓碑特写),保持肃穆心情。

笔者认为,清明上坟的时间与流程,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智慧结晶。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如果你是在清明之前祭祀的话,可以选择4月3日的寒食节,这个也是历史上传统的祭祀时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