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强行抵达位于格陵兰岛北部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声称“美国必须确保在北极的领导地位”,并鼓动格陵兰岛“选择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旧调重弹,再次宣称美国“必须拥有格陵兰岛”。但帝国的野心这一次在冰雪大陆上栽了个大跟头。
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原计划由副总统夫人乌莎·万斯率团访问格陵兰岛首府努克,却遭到前所未有的“全民闭门羹”。美国代表甚至“挨家挨户敲门”,请求居民接受副总统夫人的拜访,却无一例外被拒之门外。最终,美方不得不临时修改行程,由副总统万斯本人“绕过民众”,直接前往军事基地“走场子”。
这是一场外交层面的惨败,更是一场全球注视下的政治羞辱。美国惯以“民主灯塔”自居,如今却在一块自治领地上被连门都不让进。挨家敲门求见未果,既显无力,更透出深深的不被欢迎。这种“公共关系灾难”并非偶然,而是对美方长期干涉、傲慢与殖民意图的集中反弹。
要知道,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地,拥有高度自治权。而美方的行为——无论是特朗普时期的“买岛计划”,还是万斯此行的“安全保护伞”论调,实质上都在质疑乃至挑战丹麦对格陵兰的主权地位。副总统夫人此番“被拒”,不仅是对外交干预的民意回击,更是格陵兰人用沉默告诉美国:你们的霸权思维在这里无效。
这次外交风波引发的,不只是格陵兰岛的反感,更直接点燃了丹麦本土的怒火。29日,大批丹麦民众在哥本哈根举行抗议,强烈反对美国试图染指格陵兰岛,并要求本国政府“坚决捍卫领土完整”。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发长视频,直接驳斥美国副总统的言论,警告道:“这不是盟友之间该有的语气。”
格陵兰岛新任总理延斯·尼尔森表示,美方此行“缺乏对格陵兰岛现实的尊重”,再次强调“格陵兰岛不出售,也无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如此直接、清晰、坚决的回应,表明格陵兰岛不仅明白自己的政治命运,也明白美国靠一纸“安全承诺”换不来控制权。
这场政治闹剧的背后,是美国日益失控的全球扩张冲动。北极地区正因气候变化变得战略意义愈发突出,资源、航道、安全话语权成为新博弈焦点。美国当然不会放过这块地缘“高地”。然而,与其正面竞争、理性合作,美国却更习惯于使用旧殖民者那套逻辑:胁迫、收买、讹诈、军事存在。
“格陵兰在我们保护伞下会更好”这类话听上去熟悉吗?这就是美国数十年来对全球输出霸权的惯用说辞。它说保护盟友,实则部署军队;它说发展合作,实则掠夺资源;它说保障和平,实则操控政局。格陵兰岛只不过是最新一块被选中的棋盘——而它拒绝成为棋子。
但美方的外交失败并未使其反思,反而刺激其更激进的表态。特朗普重提“必须拥有格陵兰”,已不再是笑话,而是暴露出一个超级大国如何日益把强权幻想当成外交逻辑,把吞并他国领地当作国家目标。这种倒行逆施,早已超出了常规地缘博弈,进入“后现代殖民主义”的新阶段。
从努克居民的“全民拒访”,到丹麦政府的强烈驳斥,再到街头民众的抗议海洋,美国这一次在极地遭遇的是“软抵抗”的合力。这种拒绝,是一场针对帝国傲慢的无声反抗,是北极寒风中最温暖也最坚定的回答。
格陵兰不属于美国,格陵兰也不属于殖民时代。它属于一个拒绝被收购、拒绝被操控、拒绝被当成战略资源标签的现代民族。这一次,它用关上的门,敲醒了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