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湖南耒水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铊浓度异常”引发关注。经环保部门调查,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一家水泥厂的拆除产生的意外事故,水泥厂为什么会有铊?又是怎样泄漏出去的?
3月16日,湖南耒水跨市断面发现铊浓度异常后,郴州、耒阳两市组织对耒水全流域进行采样监测,溯源排查肇事企业。生态环境部和湖南省的相关专家也赶往当地指导处置。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排查出来的污染源并不是想象中的涉铊企业。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王盛才:紧急溯源排查100多家企业,最终发现是水泥厂,不是冶炼不是矿山。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水泥厂。我觉得有三个意想不到,肇事企业是水泥厂,第二是雨水口,第三是企业拆除现场。
3月28日,在处置现场,记者看到涉事企业已经全部停工,厂内的很多区域已经进行了覆盖,来自生态环境部和湖南省相关院所的技术专家和上百名工人正在对现场进行应急处置。据了解,水泥厂在日常的环境监管中并不涉铊,那么造成耒水河污染的铊是哪来的呢?生态环境部应急专家现场核查后指出,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当地水泥企业生产中所用的原料里,铊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原料中的铊会在高温煅烧过程中熔出,并富集在炉窑底部和周边。
生态环境部华南应急所专家 黄荣新:窑里面有富集铊的粉尘,散落在地面上,含量高的时候每千克几千毫克。
总台央视记者 陈允涛:我旁边这片空地曾经是2号生产线的窑炉,按照拆旧建新的原则,从去年年底开始,这家水泥厂开始实施整条生产线的拆除工作。但这一拆不要紧,窑炉内残存的含铊灰尘大量泄漏出来。经过雨水的冲刷,这些灰尘经过雨排口流入厂外的坳山河,后经郴江河流入耒水河,导致耒水河持续数日铊超标,酿成了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意外事故。
湖南郴州良田水泥厂负责人 张二锋:水泥行业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铊元素雨水汇集后超标的情况,这也是我感觉很意外、很罕见的事情。
对于水泥厂来说,平时是不排水的,而目前良田水泥厂内由于散布了含有铊的灰尘,因此,方案要求,一旦下雨厂区内初期雨水必须全部收集并进行处置。
黄荣新:整个厂区面积大概280亩的空间,降50毫米的雨水全部得收集,初期雨水是最严重的,面源污染。
王盛才:形象地说,底部要防渗,周围要防渗,上面要覆盖,像包饺子一样。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日常监管中,包括水泥和污水处理厂在内的一些行业都不是直接涉铊,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间接涉铊,因此很容易疏漏。而且监管部门过去往往只是盯住的企业生产行为,忽略了非生产状况的环境风险。
王盛才:这个事情给我们警醒,要有专家来评估、来检测有什么风险,搞好了方案再动手,防止环境污染。
需加强企业非生产期间的环境风险管理
此次发生在湖南郴州和耒阳交界的耒水河铊异常事件是由一家水泥厂的拆迁引发的。近年来,国内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企业在停产期间,因为无人管理,造成对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此可见,企业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在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在企业的非生产期间,停产、拆迁甚至改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也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环保专家提醒,要加强此类环境风险管控,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