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项目科研助理招聘
项目是什么?
红树林是最典型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存储有机碳、防风固岸及提供栖息地等多重服务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各服务功能如何协同?关键过程和驱动因子是什么?
本项目选择与世界红树林分布中心印度尼西亚合作,以海南岛和爪哇岛典型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生物多样性与碳汇功能耦合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在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学认知,并推动中-印尼在蓝碳领域的务实合作。
本项目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立项并获得资金(共140万元,含70万元配套)支持,属于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项目执行期为2025年-2027年。
项目团队是谁?
本项目负责人为吕淑果研究员,现任职于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主持实施欧盟项目子课题1项,组织完成资金体量较大包含国际合作课题的省财政预算蓝碳项目4项,具有较强的国际合作项目主持经验。
印尼方的首席科学家为Daniel Murdiyarso教授,任职于国际林业研究和世界农林业中心,为印度尼西亚科学院院士,他领导了相关领域的多个国际项目,在印尼乃至全球滨海蓝碳科学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团队还有更多资深老师和有趣的小伙伴,比如林光辉教授,他任职于清华大学和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是我国红树林研究领域资深科学家,很早就参与了国际蓝碳工作。比如林杳贝同学,她从中山大学毕业来到海南岛,就一头扎进红树林,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印度尼西亚,在印度尼西亚就又一头扎进红树林和周边村庄。这样的老师和小伙伴还有很多,就等有趣有料的你!
需要你做什么?
项目日常管理
协助组织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翻译与校对技术文档、跟踪项目节点目标及工作进度、整理阶段性成果,保障项目高效运行
参与研究工作
参与文献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
能力提升
•系统掌握蓝碳前沿理论及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碳汇监测等核心技能
•获得科研项目管理经验
•提升英语、印尼语水平
国际视野
通过与国际团队合作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职业发展
表现优异者可推荐攻读博士学位或留用为正式科研岗
你应具备哪些条件?
核心能力和素养
•责任心强,沟通协调能力强,执行力强,学习力强
•适应野外工作与团队合作
•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
•掌握R/Python/ArcGIS等编程及数据分析工具将优先考虑
学历与专业
•硕士及以上学历,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专业
•有红树林、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研究经验者优先
薪酬待遇
•基本工资待遇参比同等岗位,具体面谈
•对项目有突出贡献的,根据相关政策,将提供额外科研奖励
申请方式
•请有意向者将个人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发送至邮箱hibluecarbon@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科研助理+姓名+研究方向
•个人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位证书、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及相关附件材料
•相关问题请咨询:王老师,联系电话:17389706019
共同守护健康海洋,
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期待您的加入!
单位介绍
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是由海南省委编办批复同意,于2022年2月成立的蓝碳专业研究平台,担负“开展蓝碳科学技术与政策研究,推进蓝碳相关试点示范,推动蓝碳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三项职能。蓝碳中心聚焦“开放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目标,立足海南,放眼全球,坚持广泛合作,构建学术和产业联盟,目前已与10余家单位签署框架协议,联合3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滨海蓝碳观测研究联盟,与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及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或学术交流,旨在搭建知识共享与学术成果国际交流平台,建设高水平蓝碳研究机构,服务海洋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打造生态文明实践成果对外展示窗口。
信息来源: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