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基辛格赶赴巴基斯坦参加国宴,饭后竟然“上吐下泻”!
更可怕的是,几个小时后他更是直接失踪,两天时间不见踪影,等到世人得知他的下落后,世界格局却彻底改变,此事竟然还和我国脱不开干系!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国宴还能吃到腹泻?基辛格到底去了哪里,又为何说他改变了世界格局呢?
一、烤羊肉、海鲜汤
国宴算得上是一个国家厨艺巅峰水平的展示了,不说一定能让所有人觉得美味,至少食品安全还是不需要担心的。
历史上吃国宴“吃到吐”的人满打满算就两个,一个是美国总统老布什当年访问日本,看到生鱼片“触景生情”想到了战场上日军吃人的惨状,这才情不自禁。
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基辛格博士了。
1971年7月8日与会当天,基辛格携美国代表团正在参加巴基斯坦政府精心准备的国宴。
宴会上的美食琳琅满目,大多都是中亚特色,与新疆美食差不多,烧烤牛羊肉、各种面食,唯一不同的就是巴基斯坦特色的海鲜汤了。
这也难怪,谁让人家是一个临海国家呢?其海货的鲜美程度可不是“新疆深海大鱿鱼”能够比拟的。
这些菜式各国人士大多都能接受,美国人也是一样,一众来宾大饱口福,个个都竖起拇指大加称赞。
唯有基辛格不同,别人都在吃饭,只有他面色阴晴不定,好像在思考什么事情,当然那副表情说他不喜欢这些菜肴也说得过去。
因此,很快就有巴基斯坦的政府官员上来询问,闻言基辛格倒是没说什么,可突然间,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双眼顿时一亮,而后,待回到房间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房间内基辛格传来了“痛苦”的呻吟,各种奇怪的声音此起彼伏,宾馆的服务人员吓了一跳赶忙过来询问情况,而在基辛格随行秘书的解释下,巴基斯坦方面,以及各国媒体亦是得知了一件奇葩的事情,那就是基辛格好像是食物中毒了,如今正在屋子里上吐下泻!
吃国宴吃到吐这可是大新闻,往小了说这是水土不服,往大了说,说这是一起外交事故都毫不过分!
于是乎仅在几十分钟内,各种流言蜚语便传遍了全球,听闻基辛格的情况,谣言更是满天飞,有人说他被人下毒,也有人说是国宴厨房以次充好,背后肯定有人贪污腐败。
更有甚者还有人用食物相克的原理进行了解释,认为海鲜加羊肉一寒一热,出现肠胃不适实属正常,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却愣是没人怀疑这是假的。
回到巴基斯坦,时任总统叶海亚得知消息后也第一时间赶到了基辛格身边,又是道歉又是赔礼,先是把他带到了总统府休息,随后害怕当地太热,更是下令调动飞机,打算将基辛格送到喜马拉雅山的一处别墅“养病”。
对此,依旧没人感到不对劲,殊不知与此同时登上飞机的基辛格却一改之前的痛苦,脸上反倒露出了“计谋得逞”的笑容。
这是为何?起初没人知道,还是直到一天后,眼看着基辛格迟迟没有出现,伊斯兰堡没有,那个所谓的别墅里也没有,大家这才慌了神。
瞬间,有关基辛格失踪的消息便再次传遍了世界,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到底去了哪里呢?难不成是腹泻加重回国看病去了?
二、秘密访华
与其说腹泻,不如说基辛格登上了飞机。
没过一会,飞机就抵达了喜马拉雅山上空,可它却并未降落,机组人员也没有任何意外,竟直直向东驶去。
一行人飞越了青藏高原,越过了长江黄河,很快就抵达了中原腹地,并最终降落在了中国首都机场!
好家伙,这可真是瞒天过海啊!说是访问巴基斯坦,说是上吐下泻,实际上一切都是为了掩盖他秘密访华的真实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此举究竟为何,访问就访问又为何要搞得这么神秘呢?
一切的根源还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国际局势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的冷战始终是美国占尽优势,苏联则只能被动防守,而这便是史学家们常说的“美攻苏守阶段”。
但自打进入了七十年代,双方的天平却突然失去了平衡。
由于美国深陷越南的战争沼泽中不能自拔,印度、朝鲜、中东等地又相继爆雷,外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崩溃,美国经济遭遇了严重危机,苏联亦是乘胜追击,直接占据了冷战的主动权。
世界局势也自此进入了全新的“苏攻美守阶段”。
美国在苏联的强势压迫下战战兢兢,为了扭转局面,他们只能将目标投向“外力”,希望找到一个盟友帮助自己分担压力。
而以当时的世界格局,毫无疑问中国算是美国唯一的选择,原因不难理解。
首先,中苏关系早已恶化,经历过珍宝岛事件后,两国更是在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浅显的道理美国人还是清楚的。
其次,若想破局,越南、印度、朝鲜等国的态度同样很重要,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无力对付这么多敌人,而中国便是他们全须全尾撤出亚洲的关键!
对越南,当时的中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这也难怪,毕竟越战能打这么多年,若不是中国鼎力相助,又是出钱出力出人,又是威胁美国不许越过北纬十七度线,这个蕞尔小国根本不可能扛得住,更不可能占据优势。
对印度,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阴影多年未散,印度或许不怕美国,却必定害怕痛扁过他们的解放军。
对朝鲜就更是如此了,两国关系虽然在苏联的挑拨下出现了裂痕,但在朝鲜人民心中,中朝两国始终都是唇齿相依的“血盟”,中国说话他们得听。
综上所述,可以说只要中美达成共识、取得合作,美国的危局就相当于解开了一大半,他们就可以抽出手来对付苏联。
最后,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美国也委实找不到比中美合作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美国的工业世界第一,美国的产品源源不断,如今却苦于没有市场,放眼世界,能够消化它这个体量的市场也就只剩下彼时人口八亿五千万的中国了。
只要中国打开国门,放美国商品入内,别说是区区苏联了,美国不但会重回世界之巅,综合国力更是能再上一个台阶。
三者合一,只要中美能够破冰,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也就是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根源所在。
至于为何要保密,道理也不难解释。
美国是要面子的,中国也是要面子的,过去几十年间,两国不说是生死仇敌,也绝对是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境内贴满了“打倒美帝”的标语,美国舆论同样没少给中国泼黑水,说我们愚昧无知、落后封闭,在这种情况下总统要是直接访问中国、寻求合作,恐怕愤怒的民众就会立刻聚在白宫门口,逼迫尼克松下台了!
因此,双方还是需要一些台阶的,而这一过程可谓是漫长、复杂至极。
先是基辛格进入白宫,向尼克松、诸位政客提出了接触中国、叫停越战、合作对抗苏联的想法。
随后,美国政府便疯狂寻找起了不失体面的示好方式。
1969年,趁着中苏边境问题急剧恶化,美国趁机解除了部分对华封锁,并顺带着曝光了苏联对华的核打击计划。
后续不久,随着毛主席提出“换家战术”,以及“一旦苏联对华动核,中国就将对日本、韩国下手”的构想后,美国又紧接着在国际上表态,宣称不会对苏联妄图动用核武器的想法坐视不理。
1970年,眼见美方诚意满满,毛主席在国庆节当天亦是直接邀请了多年好友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这个信号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中方愿意下这个台阶。
再加上“乒乓外交”的顺利展开,铺垫已经做好了,现在也是时候由双方的关键人物面对面交谈了,而这也就是基辛格提出“马可波罗计划”,想要通过第三方,也就是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消息,再由自己秘密访华的原因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两天中基辛格到底在中国干了什么?
三、史无前例的接触
当得知基辛格“计划”成功后,周总理立刻做出了全套安排,他一边派出了叶剑英叶帅和熊向晖等重要高层前去迎接,一边又对机场周边进行了细致的保密准备。
等基辛格落地北京后,没有一丝耽搁,叶帅等人立刻把他们带到了钓鱼台国宾馆。
不久后,周总理亲自前去接见,看到这位硬朗的老人,一行人略显紧张,唯有基辛格淡定自若,当即就要介绍众人的身份。
哪成想周总理却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挨个说出了几人的名字,例如对洛德,他说道:
“小伙子你还很年轻啊,其实我们是半个亲戚,你妻子是中国人,我常常读她的书。”
还有对斯迈泽,周总理又说:
“我读过你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能写一篇中国的。”
林林总总,这足够证明周总理事先做了多少准备工作。
闻言,一行人受宠若惊,基辛格也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而在接下来的谈话过程中,二人亦是开门见山,周总理直接询问尼克松总统有没有什么交代,对此基辛格立刻回应,称总统是想让他来敲定自己来华的日期与准备工作的。
这是周总理意料之中的事情,他真正关心的问题其实是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双方会说什么,针对中方的条件美国政府是怎样的态度。
当然,这一点基辛格也早有准备。
据他表示,中方最为关心的点应该就是台湾问题了,对此,他一口气说出了四个重点。
其一,美国会撤军,不过要在“印度战争”结束后,先撤走三分之二,后面再一点点全部撤离。
其二,美国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但不希望也不支持中方用武力解放台湾。
其三,蒋介石与美国签订的那些条约背地里可以废除,明面上还是要慢慢解决。
其四,美国会在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这些条件算是优厚了,但没想到周总理却压根儿不买账,他直接挑出了几个“毛病”,例如美国必须支持驱逐台湾代表、如何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美国无权干涉、美军必须限期全部撤走、美国与蒋介石签订的条约一律无效等等。
闻言,基辛格顿时僵在了原地,脸色憋得通红,显然是无法接受,而对此周总理也没有一味的强攻,而是语重心长的向基辛格说了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说,如今的美国可以选择是自己体面,还是中国帮你体面。
这里的体面指的自然是越南的美军,有这张底牌在,中国就立于不败之地,不怕美国不会妥协。
果不其然,一听这话,基辛格索性便选择了借坡下驴,他点了点头,旋即起身与周总理又一次握手,意思再简单不过,那就是美方将会做出妥协!
有了这次的成功接触,中美高层也总算长舒了一口气,毕竟大家都知道了对方的底线,且都不算太过分,接下来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也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赴北京,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毛主席。
中美合作大局已定,世界格局也自此改变,至于二人是如何交锋,毛主席又是怎样占据的主动权,那就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