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500亿开始谈起。
是的,东京奥运会的亏损数字就是这么震撼,直接给人一个什么鬼式的冲击。
预算一开始预定在73亿美元,结果这钱不仅花得比预计多,而且翻了个跟头,到了150亿美元。
可没想到,这还只是开始。
疫情一闯进来,直接把东京的奥运计划给打乱了,推迟一年,又是一笔天文的额外开销。
到最后,门票几乎卖不出去,赞助商也看着眼前的空场比赛放弃了投放广告,最后一算账,500亿的亏损结果,真让人无话可说。
然而,里约奥运会也是亏损高手,虽然不如东京那么劲爆,但亏损141亿也够让人咋舌。
预算一开始是139亿美元,结果等到奥运会结束,这个数字飙升到236亿美元,光是为了遮住贫民窟修的遮羞墙就花掉了3亿多美元。
搞笑的是,这堵墙除了让大家瞅着不太难看,真没带来什么实质性收益。
那里的水质也非常贴心地给运动员们增加了不少烦恼,简直成了运动员们的大难题。
奥运会结束后的场馆,有的变成了废墟,有的变成了难民安置点,看来这些豪华场馆是有特殊使命的,但显然并没有像原本设想的那样发挥作用。
然后你再看看北京,哎呀,和这两家相比,简直是个奇迹。
2008年北京的预算和投资都是天文数字,建设鸟巢、水立方这样的场馆花费了上千亿。
这个数字让人一看就是砸钱的节奏,毫不客气。
但,北京的独特之处在于——北京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赚了!
不仅是赚了,还赚得非常聪明、非常有远见。
鸟巢不再是看着好看但用不上的场地,而是活得好好的,年年承办演唱会、赛事、展览,吸引游客上百万,带动当地经济。
水立方也没有下岗,反而依靠水上活动、青少年培训等项目带来了持续的收入。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不就是运气好,碰上了一个卖得动的地标嘛。
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实际上并不是简单的运气。
北京在奥运会结束后,把这场赛事视为城市长远发展的一部分,每一笔钱都花得精准,目的是让场馆和设施能够长期创造经济效益。
这不是单纯的做一次大生意,而是在做长久的大计划。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感慨,北京的成功也给其他申办城市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其实,办奥运会并不简单,很多地方需要远见卓识的规划,不能只是图一时的热闹,必须考虑如何在未来长时间内继续创收。
北京这场奥运赚钱大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筑和基础设施的长期规划来实现的。
修地铁、拓机场,这些看似日常的项目,其实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你也许会想,这背后会不会有些权谋式的操作?
其实,没这么复杂。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就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战略:规划+务实+远见。
面对东京和里约的亏损深坑,北京像是带着稳重的秘诀,告诉世界:有时候,做事得看远点,不仅仅是眼前的热闹。
所以,如果你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数字:东京亏损500亿、里约亏损141亿,觉得心疼,那我们就不妨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拿出来做对比。
因为每个奥运会的盈利与亏损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战略思维与执行力,其实是值得深思的。
再说了,背后的逻辑真的是简单粗暴:用钱赚回钱。
想要搞好大事,就得学会长远思考。
就像商场里的白菜价促销,热销背后藏着的是买家预期:你先亏,等下再赚回来。
所以,奥运会办成了钱进的长效投资也好,变成了亏本大片也罢,背后少不了睿智的规划和战略。
如果你正在考虑下一个大项目,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别走里约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