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八十年代青岛前海沿儿的老照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背依青山,极目天舒,这是上天赐予青岛的厚爱。很多老青岛人还是很怀念九十年代前的青岛,那时的前海一线,建筑优美、清新自然、风景秀丽......


跌大潮的前海沿,一位戴着口罩的老人坐在岸边的石凳上,正听着手中的“小电戏”。


这位大爷好腿脚,护栏上挂着的手提包也很有年代感。


涨潮了,路灯、护栏,栈桥上还是记忆中多年不变的老样子。


前海沿儿前观潮的人们,海边多起的海雾,那时没有雾霾吧~


这个报刊亭估计年轻人没什么印象了,当年这里也是经常排队的,想买报纸晚去一会就没了。


栈桥前,中山路的最南端,像是一位外地游客,地上一堆行李,不知要去何方。


那时的前海沿儿,没有拉客照相、坐船的,没有硬拽兜售假珍珠、贝壳的,没有嘈杂的人流,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感觉是那么的清新自然。


这位大妈不知看到什么光景了,一脸的奇怪表情。


八十年代大多人还是衣着朴素,多年以后看这些照片,会感觉与那时的建筑街景很搭配,不是土气,而是一种找不回来的淳朴纯净。


像是太平路与安徽路路口,地上的保温瓶是那时专门卖冰糕用的,好多年看不到这个了。


栈桥广场上遛鸟的老人与鸟笼前好奇的孩子。


每年的三月是文明礼貌月,栈桥海滨前的学雷锋活动,某部战士们组成的“为民理发小组”。


太平路上,四周树荫浓密,一缕晨曦下,一位正在看书的姑娘,像极了电影中的画面。


太平路,三三两两的行人与骑自行车的人,一位卖冰糕的大娘正在路边收拾着小推车中的物品。


第六海水浴场的观景平台以及更衣室改造,右侧的德式老建筑随着后来火车站的改造而消失,前方正在耸起的高楼,也似乎预示着前海沿周边变化的开始。


太平路小学对面的小公园,学校的孩子们正在这里玩耍,后来这片区域要建水晶宫,导致了很多年的烂尾大坑,现在成了停车场。


太平路西段,墙面上有大理石老路牌的建筑,如今成了一处街心花园,对面的老建筑后来拆除建了高高的国贸大厦。

曾经那些我们身边熟悉的城市街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早已是发生了翻天巨变。时光从手缝中悄然溜走,那些逝去的老建筑、老街景,不知你是否还曾记得。看着那些曾经熟悉无比的记忆影像,当我们将时针再次拨回到温馨的八十年代,每一张老照片的背后或许都有一个故事,都会勾起一段美好的回忆。

本组图片多年前源自老网友“蓝色大海”提供,其中部分照片由他拍摄于八十年代初、部分佚名;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