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县级以上行政机关,乡镇基本上党政不分家,人财物在一个锅里。有人说:“乡镇党委书记只说话不做事,乡镇长只当家不做主。”也有人说:“乡镇只有一个一把手,乡镇党委书记说,乡镇长是乡镇长就是乡镇长。”更有极端者说:“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一对天敌,乡镇党委书记想做事,乡镇长怕出事,乡镇党委书记踩钢丝,乡镇长求平安。”从我在乡镇担任党委书记五年、镇长三年半的经历来看,我认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应该成为最佳合伙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相处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两个脑袋思考、一个腔调发声。
在镇长岗位的时候,我站在乡镇党委书记的立场看乡镇党委书记。乡镇的压力基本在乡镇党委书记身上,无资金运转支付了找乡镇党委书记,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主要靠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工作干得好,上面表扬的是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出状况,上面批评的也是乡镇党委书记。从一定程度上看,乡镇党委书记对内对外讲话有底气,可以代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而乡镇长讲话办事只能代表个人。基于这些认识,我担任镇长时主要把握五条原则:
其一,绝不允许任何人在自己面前搬弄是非、议论乡镇党委书记,因为一个人可以在镇长面前议论乡镇党委书记,就可以在书记面前议论自己;
其二,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会决定了的工作,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涉及人员统筹调度的事项请乡镇党委书记出面;
其三,乡镇党委书记要做的事,即使自己不完全认同,但只要不涉及违纪违法和大的原则问题,也就不反对、不拖后腿,不要担心乡镇党委书记调离后留下的摊子自己不好接,以后到底谁接还完全是个未知数;
其四,一些事情乡镇党委书记未提前通气或未上会研究,而是个人决策安排布置了,不要放在心上,乡镇党委书记不是家里的小媳妇,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情绪都照顾得妥妥帖帖;
其五,尽可能地在诸如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推动道路、水利、美丽屋场建设等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主动作为,通过推动工作来锻炼提升自己。要不然在乡镇长岗位干几年,回过头来检视自己既没增长才干,也没留下业绩。
我做乡镇党委书记期间,先后有三任镇长和我搭档。我的处事原则是做人可以交心,做事可以托底;在日常工作中,多说话,少管事,只做主,不当家;自己想做的事,跟镇长沟通确定路径后交给他去统筹推动,镇长想做的事,只要在政策财力可承受范围内尽量支持;原则上不支持副职绕过镇长直接向自己汇报工作,特别是涉及资金、项目的事项,要先征求镇长意见。我也非常庆幸,和三任镇长都相处得非常愉快,基本上做到了两个脑袋思考、一个腔调发声。只有两个主官步调一致同向同行,才能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引导和管理好干部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因为管理人实质就是管理人心和人性。只有认真分析每个人所处的不同位置、所处岗位的不同立场,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才能换位思考,抓好管理工作。乡镇工作中的不同层级关系和人际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处理,但根本点无外乎制度规范和人格魅力。制度规范可以形成强制性约束,形成底线不可触碰的震慑,而人格魅力则是一块磁场,可以吸引更多的同志一起为目标努力奋斗,即使是两个性格强势的人相处,也会惺惺相惜,彼此赋能,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