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专门介绍了弓箭的发展史。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弓和弩在战场上孰强孰弱?谁才是远程杀伤的王者?

弓箭的发明要早于弩,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弓箭,商和西周时期,弓箭在军事上已经大规模应用。弩的具体发明时间不好确认,但大规模使用要到春秋晚期了。

弓和弩的区别在哪?

我们先说说原理和结构上相同点和区别:

弓以弹性弓臂(主要材料为 木、角、筋)蓄力,搭箭拉弦,弓臂弯曲蓄能,松开后,弓臂伸展带动弓弦急速回弹,把箭射出去。


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弓的基础上增加弩臂、弩机(扳机装置),结构更为复杂。简单的说,弩是把弓臂固定在一个托架( 弩臂)上,弩弦拉到开后卡在机括上,在弩机上锁定待发,瞄准目标后,扣动扳机把箭击发出去。

弓和弩的蓄力的部件都是弓臂,弓臂并无大的区别,这是原理和结构上的相同点。

就实战效果来说,弓和弩各有千秋。

我们先说说弓的优势。弓的机动性强,射速快。只要射手体力充沛,弓可以在在一秒中之内射出一箭。一般来说,一分钟之内,弓手可以射出十二箭,弩手只能发射四次。弓还可以抛射,避开阵前的遮挡物,弩只能平射。弓的结构相对相对简单,易于保养维护。

弩的优势在于对射手的要求低。弩弦卡在机括上,弓臂可以用脚张开,床弩还可以用绞盘张弓,不要求射手用充沛的体力,而且特别适合以逸待劳的伏击。弩的射手不需要长时间培训,农民都可以在一天时间内熟练掌握,而一个成熟的弓手要一年以上时间进行训练。弩还可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我们来说说弓和弩在战场上的实战表现。

春秋早期,战争还是贵族和士的战争,车战上用的还是弓。到了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灭国之战特别残酷,大量农民被征召入伍,弩开始大量装备军队。

“围魏救赵”之战,孙膑在 马陵伏击魏军,“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相识”,最终射杀庞涓。

长平之战,秦军用弩兵不断伏击赵国运粮队,最终让赵军粮绝而投降。赵国率先胡服骑射,秦军在学习了骑射之后,却开发出了更强的秦弩,最终灭了赵国。

秦灭楚之战,在水网纵横的江淮地带,楚国的战车不时陷入泥淖,成为秦军强弩的活靶子。

关于弓和弩的直接对决,主要体现在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战争中,尤其以汉、宋两朝最为典型。

游牧民族喜欢用弓箭,他们是天生的射手。长期食肉让他们体力强壮,连续开弓的能力强。弓箭制作不需要繁琐的机械装置,动物肌腱等材料充沛,制作好弓更为容易。骑马抛射,能在急袭中形成铺天盖地的箭雨,取得射程和火力优势。最重要的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决定他们崇尚个武力而不是集体战斗力。

相比之下,在与游牧民族的对抗中,中原王朝更偏向于用弩。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装备弩,可惜抵消身体上的差距,形成规模优势。


汉朝的时候,军队普遍装备弩,大规模装备脚踏的“蹶张弩”,军队中还有“蹶张司马”一职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弩表明, 汉弩射程可达200米以上,远超匈奴弓的有效射程(约150米),形成技术压制。

公元前99年,李陵率5000步兵深入草原,遭到了匈奴数万骑兵的围攻。 李陵“千弩俱发,应弦而倒”,用密集的火力压制匈奴骑兵的冲锋。 匈奴骑兵只好用复合弓进行机动迂回射击,消耗汉军箭矢。匈奴“一日战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 《汉书·李陵传》,损失惨重。最终李陵因为箭支消耗殆尽,不得不投降。

卫青、霍去病对骑兵进行改革,开发出 “骑兵持弩”战术,骑兵持弩,在与匈奴的对抗中占据上风。

宋朝的时候,连续对抗辽国、金国和蒙古,弩阵与草原弓箭形成了巅峰对决。

此时,不仅蹶张弩,腰张弩,连弩都很成熟了,还出现了神臂弓(一种强化弩)和床弩这样的大杀器。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澶州之战中,宋军用床弩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一举奠定胜局。宋军用的三弓床弩,又叫八牛弩,是一种组合弩。这种弩把三张弓安装在弩床上,两正一反,集合三张弓臂的张力,需要二三十人才能拉开。射出的箭和长枪一样粗,又称“一枪三剑箭”。三弓床弩的射程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五百米,这是古代远程攻击武器的极限了。而且这种弩穿透力惊人,可以带着绳索钉在城墙上,供士兵攀援登城。

在宋金作战中,宋朝最突破的武器为神臂弓(一种强化弩),射程达500米以上,需150斤力开弦,可贯穿铁甲。

1140年的顺昌之战,宋将刘锜以2万守军对抗金兀术10万铁骑。宋军依托城墙和弩阵,“神臂弓先射,骑兵继之”,金军“人马俱毙”,被迫撤退。


宋朝在长期依靠弩兵和北方骑兵的作战中,还开发出了最早的”三段击“战术。“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这种依次轮射和装填,保持了火力的持续输出,是对付快速逼近的骑兵的有效战术。

蒙古大汗蒙哥,率军围攻四川钓鱼城,宋军凭借弩砲(大型床弩)和神臂弓据守。据《元史》记载,蒙哥“中砲风而死”(一说中弩箭身亡),蒙古被迫撤军。

蒙古骑兵在攻宋的过程中,面对南宋的弩阵其实不占上风,否则也不会前后花了三十多年才攻灭南宋。在西方,蒙古骑兵依靠符复合弓的威力,在野战中采取急袭抛射的战术,让西方骑士闻风丧胆。

明朝以后,因为火器的发展,弩逐渐让位给了火炮和手铳。

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原弩阵在防守中有绝对优势,可以依托开阔的视野,持续的火力输出和密集火力,让骑兵无法靠近,缺点就是机动性差,维护繁琐,不利于进攻。游牧民族的弓箭在野战中利用机动性强等优势,可以不断袭扰步兵方阵,在防守方箭支耗尽情况下发起冲锋。就后勤保障而言,中原弩阵的困难度也要高很多,草原骑兵就没有这么麻烦。

简单一句话,弩兵强于防守,弓兵利于进攻。游牧民族往往“以空间换时间”(如匈奴拖垮李陵、蒙古消耗南宋),用弓箭的机动性抵消了弩的技术优势。

在现代的军队装备中,弓箭已经没有了,但弩居然还在使用,尤其是特种部队中大量装备有弩。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