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以强调文化、叙事手法以及审美取向的多元性,大胆鼓励将虚构和非虚构融合的影像而著称的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节上,评委会成员一致决定,将最高荣誉:DOX:AWARD奖(主竞赛最佳作品)授予中国导演陈德明的作品《从来》。这部作品讲述了八岁男孩佑斌的故事,他住在湖南的一个偏远山村,由父亲和祖父母抚养长大,佑斌发现,诗歌是理解孤独和周围世界的一种手段。
评委会称赞道:“这部精心拍摄的乡村编年史极具温情与诗意”。获奖后,陈德明导演在朋友圈分享获奖图片,并配文:“我们做到了”。而在领奖台上,制片人林汉森也表示: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希望与所有仍然相信梦想的人分享这份喜悦和成绩,如果你相信梦想,你就会实现它-即使生活有时会让你失望。我们始终抱有希望,和平和支持将会引导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除了陈德铭导演的《从来》获奖之外,同为主竞赛单元的丹麦女导演莫妮卡·斯特姆达尔(Monica Strømdahl)凭借《在美国的廉价旅馆》(Flophouse America)获得评委会特别奖,该片讲述了12岁的米卡尔与酗酒的父亲在一家廉价酒店长大的故事-成千上万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美国人居住在廉价酒店,并称这里为家。这部纪录片描绘了美国日益加深的经济和住房危机。F:ACT奖授予了姆斯蒂斯拉夫·切尔诺夫(Mstyslav Chernov)的《距安德烈夫卡2000米》,F:ACT特别提名由吉塔·甘德比尔的《完美邻居》获得。
《从来》海报
在北欧·竞赛单元中,由Nina Paninnguaq Skydsbjerg和Sofie Rørdam共同导演的《Walls – Akinni Inuk》获得最高荣誉。《The Nicest Man on Earth》获得本单元特别提及,它描绘了丹麦女性强势社会中的男性气质。
NEXT:WAVE单元中,Kristina Shtubert的《黎明小屋》(Abode of Dawn)摘得最佳作品。Lucia Selva的《谁见证了寺庙的倒塌》被特别提及。
在新视觉竞赛中,视觉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Juliette Le Monnyer的纪录短片《拉马拉,巴勒斯坦,2018年12月》(Ramallah, Palestine, December 2018)获奖。特别提及的作品为Noémie Lobry的《碎片》(Scrap),该片将过去和现在编织在梦幻般的叙事中。
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CPH:DOX)艺术总监尼Niklas Engstrøm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越来越被冲突、混乱和愤世嫉俗所充斥,留给幻想和诗意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自豪地呈现的竞赛单元,它不仅反映了世界,还像棱镜一样折射出其光芒。无论故事发生在乌克兰、莫桑比克、美国还是中国,今年入围的影片都是对诗歌和艺术在世界中所扮演角色的捍卫。”
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节将于3月30日落下帷幕。
图片来自制片人林汉森朋友圈
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节(CPH:DOX)成立于2003年,是北欧最大的纪录片影展,也是世界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之一。
CPH:DOX的项目关注领域不断发展,关注范围从国际知名导演的作品到新秀导演的作品,影展强调社会当代性和实验性,其关注点超越了学科和媒介之间的传统界限,提供了电影、电视和当代艺术之间创意交叉的视角。「Dox:Award」主竞赛单元注重社会性、艺术性和作者表达。
「Dox:Award」主竞赛单元
从来 Always
美国、法国、中国 / 84分钟
导演:陈德明 DeMing Chen
制片人:林汉森 Hansen Lin
这部电影源于我对童年记忆的回望以及对诗意世界的探索。我一直在寻找属于我的声音。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情感往往被忽视,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模糊,但依然在生活的缝隙中存在。我想通过电影记录下这些被时间冲刷的细节,重新发现它们纯粹的美丽。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我寻找自己个人艺术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经验。最初,我以为这是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但慢慢发现现实的重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当主人公决定放弃写诗,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诗歌的故事,而是关于成长的故事,关于故乡和土地的故事。拍摄方式变得非常缓慢而细腻。我希望电影能够像一首诗一样,静静地流淌,捕捉那些悄然变化的生活片段。电影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希望呈现成长、孤独、想象力等元素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塑造我们。我希望观众能在影像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投射,感受到那些曾经遗失的情感和回忆,和人物一起停留在时间中。
该影片由非常时刻影业(Timelight Films, U.S.A)出品&制作,广西春日影视文化(Springlight,China), HandsOn Stduio LLC(U.S.A), SaNoSi Production (France), Rustic Pictures Ltd(China,Taiwan) 联合制作,以及 BipTV 在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目标与手段合同’框架内的支持。
导演介绍:
陈德明,新锐导演、摄影师,曾进修于栗宪庭电影学校,作品风格克制且富有表现力,他关注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与身份认同。剧情短片曾入选 FIRST 青年电影展、MIFW 青年影像周;首部纪录片《幸孕旅馆》获中国民族志双年展银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新人提名,并入选第 43 届 NAFA 北欧民族志电影节,永久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国家博物馆。
第二部纪录长片《从来》获 DMZ 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粗剪项目等多个国际纪录片实验室支持,影片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影像语言,展现现实与未来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悄然更替。
林汉森,是一位旅居美国与中国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及制片人。他参与制作的影片曾在圣丹斯电影节、Hot Docs等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他执导和制片的项目入选欧洲独立纪录片制片人协会、柏林天才训练营以及欧洲纪录片后期工作坊Dok.incubator的孵化计划,并在多个热门国际市场会议中获得最佳提案、艺术家项目现金扶持等奖项。林汉森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影像风格与创作方式,深入挖掘个人成长经历、传统文化发展以及年轻移民群体在离散生活中的独特故事。
资料来自: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节官网
整理 :Silvia
编辑:张先声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aotujingdoc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