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朋友准备买车,在两款车上纠结起来了。
一边是丰田混动,名声在外、省油耐用;
另一边是比亚迪的插混,新技术、配置高、还能上绿牌。
两款车他都试驾了三次,最后还是选了比亚迪。
我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了一句:“开起来差太多了。”
这句话当时没多想,现在越琢磨越有意思。
因为以前大家都偏爱丰田双擎,觉得他家的车“省油、靠谱”;
可能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宁愿花差不多的钱,买比亚迪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或许觉得是“政策使然”,就像开头提到的:
比亚迪能上绿牌,丰田不行——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偏好!
但事情,可没这么理所当然。
因为丰田也不是没出过插混车,像它的卡罗拉双擎E+、雷凌双擎 E+就是插混。
放到如今来看,也可以上绿牌,但销量好吗?
不仅不好,甚至还停产了!
为什么同样能上绿牌,结果却差这么远?
显然,和政策无关。
因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了,没有什么特殊优势了。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核心的原因,在于丰田的混动,或者说插混,性价比真的太低了。
先不说那套双擎混动系统用了多少年,技术几乎没啥升级;
就拿它曾经主推的雷凌双擎E+来说,当初售价高达20.38万到21.88万。
看着价格还行,但你一打开配置表,心立马就凉了——
这个价位,居然还是个紧凑型轿车:
没标配全景天窗、没L2辅助、连中控屏都小得可怜;
动力也是一贯的“佛系”,纯电续航刚刚50公里出头——
可能你还没感受到“电”的好处,发动机就抢着上线了。
这种体验,说它是插混,倒不如说还是一台“挂着电池的油车”。
再看比亚迪这边,现在的产品是越来越卷、越来越有诚意了:
别说20万的预算了,10来万的插混车,纯电续航就能跑150公里。
不仅如此,支持快充、配备智能驾驶、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手机NFC钥匙……
功能一个不少,体验一步到位。
你说,这咋比?
仅仅是配置也就罢了,很多人并不在意这点,觉得产品省油好开就行。
但问题是,在这个领域,丰田也和比亚迪也有不小的差距了。
倒不是说丰田没技术,而是它的技能点,点错了地方。
说白了,这十年里,丰田一边把资源押在了传统油车的稳定性上;
另一边把未来赌在了“氢能源”上,始终对纯电和插混半信半疑。
结果就是——油车卖不动了,氢能源又迟迟落地不了。
眼看着新能源大潮一波接一波,丰田却像个“固执的匠人”,始终慢半拍。
这直接影响到了它的混动技术。
你看,比亚迪的插混是什么?
是电驱为主、发动机为辅的技术路线,是在向“电车体验”靠拢;
而丰田的双擎呢?
本质上还是油车为主、电机打辅助,哪怕挂上插电,也改不了“油为核心”的底子。
两者的思路就完全不同。
这就像两个人学游泳:
一个天天下水摸索,一个天天在岸上研究理论模型,十年后谁更擅长,显而易见。
而消费者能不能感受到技术差距?当然能。
你踩下电门的瞬间、你上高速切换动力的那一下、你堵车时的丝滑与否...
这些都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身体会老实告诉你答案。
所以问题不在于丰田有没有技术,而是它的技术,已经和当代消费者的期待错位了。
总的来看,不是丰田不行了,而是它没能跟上我们变化的需求。
新能源不是把电机,往油车上一装就完事了。
用户要的是更好的生活节奏、更聪明的出行方式。
很显然,丰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而比亚迪做得更好。
因此,也不怪大家越来越喜欢比亚迪了,不是吗?